《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國語辭典》:周旋 拼音:zhōu xuán
1.本为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后引申为应酬、交际。《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红楼梦》第六回:「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人来了,略可推的也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的。」
2.追逐,指战争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宋。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诗:「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3.对抗、应付。如:「为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村民决定与贼匪周旋到底。」
4.盘旋、环绕。《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5.周而复始。《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宋。洪咨夔 〈漩口〉诗:「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6.照顾。《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昔贫困时仗岳父周旋,毕姻后又赖吾妻综理家政,吾安能负之更娶他人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往昔承挈同行周旋,至今想念。」
7.美丽、漂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毁谤阿罗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2.追逐,指战争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宋。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诗:「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3.对抗、应付。如:「为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村民决定与贼匪周旋到底。」
4.盘旋、环绕。《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5.周而复始。《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宋。洪咨夔 〈漩口〉诗:「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6.照顾。《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昔贫困时仗岳父周旋,毕姻后又赖吾妻综理家政,吾安能负之更娶他人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往昔承挈同行周旋,至今想念。」
7.美丽、漂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毁谤阿罗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國語辭典》:一面 拼音:yī miàn
1.一个完整的部分。如:「独当一面」。《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张良》:「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孽海花》第五回:「庄寿香大刀阔斧,气象万千,将来可以独当一面。」
2.两种动作同时进行时,用「一面」以为副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转来,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报他大娘子到来,再作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同这北街上的张二秃子,一面吃酒,一面说话。」
3.见面一次。如:「我跟他见过一面。」《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4.另一个角度或另一种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来也有仁慈的一面。」
5.单一方面。如:「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还要再仔细求證才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6.满脸。唐。李白 赠段七娘诗:「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7.表示数量,用于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红楼梦》第一二回:「说毕,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
2.两种动作同时进行时,用「一面」以为副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转来,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报他大娘子到来,再作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同这北街上的张二秃子,一面吃酒,一面说话。」
3.见面一次。如:「我跟他见过一面。」《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4.另一个角度或另一种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来也有仁慈的一面。」
5.单一方面。如:「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还要再仔细求證才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6.满脸。唐。李白 赠段七娘诗:「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7.表示数量,用于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红楼梦》第一二回:「说毕,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
《國語辭典》:一头(一頭) 拼音:yī tóu
1.一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既是这等,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巡检一头行,一头哭。」也作「一投」。
2.一桩、一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头亲事,不知你可情愿?」
3.一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关在饭店里,我去一头来。」
4.一下子、一径。《红楼梦》第九回:「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著,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老残游记》第六回:「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
5.头部突然的动作。《红楼梦》第二五回:「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6.满头。如:「一头的珠花」。
7.表示牲口的数量。如:「一头猪」、「一头驴」。
2.一桩、一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头亲事,不知你可情愿?」
3.一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关在饭店里,我去一头来。」
4.一下子、一径。《红楼梦》第九回:「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著,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老残游记》第六回:「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
5.头部突然的动作。《红楼梦》第二五回:「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6.满头。如:「一头的珠花」。
7.表示牲口的数量。如:「一头猪」、「一头驴」。
《漢語大詞典》: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 秦 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 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 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國語辭典》:一就 拼音:yī jiù
1.顺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你去安排些食物,一就与我关了外门,待我和官人吃几杯酒。」《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张公,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则个。」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