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
词典
1
分类词汇
18
共18,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九品
小生
门启
公祖
书仪
父台
白襕
绅带
烧羊
纯衣
国车
大公祖
一鼓作气
一官一集
捐前程
《國語辭典》:
九品
拼音:
jiǔ pǐn
1.旧时官秩分九等,称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唐。
韩愈
〈
上宰相书
〉:「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2.九卿。《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3.泛指九个等级。《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
分類:
九卿
诗
官吏
九等
九种
风格
等级
时士
士人
品第
从一
一品
九品
古今
今人
人物
《國語辭典》:
九品中正
拼音: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吏部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分類:
官吏
选拔
制度
《國語辭典》:
小生
拼音:
xiǎo shēng
1.新学后进或年轻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记〉:「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2.文士自称的谦词。唐。韩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诗:「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话儿,敢说得么?」
3.一种传统戏剧的角色,以扮演年轻的男子为主,通常不戴胡须,唱腔用尖声假嗓。
分類:
小生
时士
不知名
戏剧
士子
后进
角色
自己
谦称
扮演
青年
男子
《漢語大詞典》:
门启(門啓)
旧时士人相拜谒所用的帖。 宋 李光宪
《
北梦琐言
》
卷九:“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洎后仍以所怀,列於启事,随启诣公相门,号为门状、门启,虽繁於名纸,各便於时也。”
分類:
时士
士人
人相
拜谒
《國語辭典》:
公祖
拼音:
gōng zǔ
1.旧日士绅对巡抚、按察司、道台、知府等本地长官的称谓。《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若非老公祖神明烛照,小女之冤,几无所伸矣。」
2.复姓。如史记仲尼弟子传有公祖句兹。
分類:
复姓
时士
士绅
孔子
知府
弟子
子有
上地
地方官
尊称
《國語辭典》:
书仪(書儀)
拼音:
shū yí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作为送礼的名目。后即以书仪作为馈赠财物的雅称。《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分類:
时士
士大夫
馈赠
赠钱
钱物
私家
书札
体式
封签
典礼
礼仪
著作
《国语辞典》:
父台(父台)
拼音:
fù tái
旧时士绅对州县等官的敬称。《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老父台,你也算得一方之主?」
分类:
时士
士绅
州县
敬称
《漢語大詞典》:
白襕(白襴)
古时士人的服装。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黥
》
:“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宋
叶适
《送徐洞清秀才入道》
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
《
宋史·舆服志五
》
:“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带傲黄鞓。” 王季思 校注:“
《
元史·舆服
》
记:‘ 宣圣庙 执事,儒服,软脚唐巾,白襴插领,黄鞓角带,皂鞾。’白襴二句,正写当时儒服。”
分類:
时士
士人
服装
《漢語大詞典》:
绅带(紳帶)
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
《孔子家语·五仪解》
:“然则章甫、絇履、绅带、搢笏者,皆贤人也。”
《
后汉书·第五伦传
》
:“刻著五臧,书诸绅带。”
分類:
时士
士大夫
束腰
大带
《漢語大詞典》:
烧羊(燒羊)
(1).指 唐 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唐
封演
《
封氏闻见记·烧尾
》
:“ 贞观 中 太宗 尝问 朱子奢 烧尾事, 子奢 以烧羊事对之。”参见“ 烧尾 ”。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
之一:“烧羊蒙珍惠,下逮童孺矣。”
分類:
烹调
时士
士子
食品
登第
升迁
羊肉
贺宴
《國語辭典》:
烧尾(燒尾)
拼音:
shāo wěi
1.唐时初拜官职的大臣,依例设宴献食,以表庆祝酬谢,称为「烧尾」。见《新唐书。卷一二五。苏镶传》。
2.唐代士子登第,必设盛筵欢聚,称为「烧尾」。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烧尾》。
3.比喻人显达。唐。
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
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分類:
显达
时大
大臣
士子
登第
拜官
官吏
升迁
庆贺
贺宴
宴席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纯衣(純衣)
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
《
仪礼·士冠礼
》
:“爵弁,服纁裳、纯衣、緇带、韎韐。” 郑玄 注:“纯衣,丝衣也。餘衣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一说,纯当读为“黗”,黄黑色。见 王引之
《
经义述闻·纯衣
》
。 唐 皮日休
《正沈约评诗论》
:“ 尧 不当乘白马,冠黄收,衣纯衣也。”
分類:
时士
祭服
《漢語大詞典》:
国车(國車)
古时士葬所用的柩车。
《
礼记·丧服大记
》
:“士葬用国车,二綍,无碑。” 孔颖达 疏:“士葬用国车。国字与团字相似,因误耳。团与輇声相类,輇则蜃车也。”参见“ 輇车 ”。
分類:
时士
柩车
《漢語大詞典》:
辁车(輇車)
一种车轮没有条辐的车子。用以载棺。
《
礼记·丧大记
》
“大夫葬用輴” 汉 郑玄 注:“輇车,柩车也,尊卑之差也。”
《
周礼·地官·遂师
》
“蜃车之役” 唐 贾公彦 疏:“四轮迫地而行即輇车,以二轴而贯四轮,即 许氏
《
説文
》
云‘无辐曰輇’者也。”
分類:
车轮
车子
《漢語大詞典》:
大公祖
明 清 时士绅对府以上官员的尊称。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
:“治下士 闓运 ,谨奉记 次山 大公祖节下。”参阅 清 王士禛
《
池北偶谈·谈异七·曾祖父母
》
。
分類:
时士
士绅
上官
官员
尊称
《國語辭典》:
一鼓作气(一鼓作氣)
拼音:
yī gǔ zuò qì
作战时击第一通鼓,战士们最能鼓足勇气。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
分類:
作战
击鼓
鼓进
进军
一通
时士
士气
《漢語大詞典》:
一官一集
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於 南朝 梁 王筠 。
《
南史·王筠传
》
:“ 筠 自撰其文章,以一官为一集,自
《洗马》
、
《中书》
、
《中庶》
、
《吏部》
、
《左佐》
、
《临海》
、
《太府》
各十卷,
《
尚书
》
三十卷,凡一百卷,行於世。” 宋
楼钥
《送杨廷秀祕监赴江东漕》
:“一官定一集,流传殆千卷。”
分類:
时士
士大夫
署官
《国语辞典》:
捐前程
拼音:
juān qián chéng
前程,旧时士人企求的功名职位。捐前程指缴纳钱财来求取功名禄位。《
红楼梦
》第四五回:「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分类:
前程
时士
士人
企求
功名
职位
缴纳
钱财
来求
求取
禄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