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买(和買)  拼音:hé mǎi
1.宋代的贷款制度。春季青黄不接时,官府借钱于民,夏秋间输绢偿还。
2.元代时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承宣驰驿奉官差,来这里和买花栽。」
《國語辭典》:时令(時令)  拼音:shí lìng
1.按时节所颁布的政令。《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岁时节令。如:「时令已至中秋,暑气渐散,早晚会有些许凉意。」唐。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漢語大詞典》:天秋
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唐 李白 《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鷄悲。” 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日落羣山阴,天秋百泉响。”
《國語辭典》:节候(節候)  拼音:jié hòu
时令气候。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國語辭典》:晼晚  拼音:wǎn wǎn
日将西落。《楚辞。宋玉。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唐。李商隐 春雨诗:「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國語辭典》:人时(人時)  拼音:rén shí
耕耘收藏之时。《书经。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序〉:「吹玉律而部人时,阳动阴静。」
《漢語大詞典》:上时(上時)
最合适的时令。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黍穄:“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内攫部:“取鹰法,七月二十日为上时,内地者多,塞外者殊少;八月上旬为次时;八月下旬为下时,塞外鹰毕至矣。”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二月﹞中旬种稻为上时。”
《國語辭典》:当令(當令)  拼音:dāng lìng
1.当时、当道。如:「别看他如今落魄,早年他当令的时候,那种盛况,无人可比。」
2.适合的时令。如:「花有不同的特性,一般都要当令才开。」
《漢語大詞典》:应候(應候)
(1).顺应时令节候。 晋 陆云 《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乳白身状》:“黄鐘应候,白琯舒和。”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日日潮来长应候,似应西答百川朝。”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及二三月,众花应候而发,而冬花已憔悴。”
(2).应接侍候。红楼梦第七二回:“这是奶奶日间操心,惦记应候宫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暖律(煖律)
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宋 范纯仁 《鹧鸪天》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
煖律:指温暖的节候。 宋 玉英 《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 暖 ”。
《漢語大詞典》:违时(違時)
(1).谓违背当时的形势或时代的趋势。国语·鲁语上:“动不违时,财不过用。”管子·霸言:“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俭约违时,悬车致仕,徵辟交至,遂不屑就。” 宋 胡锜 《代良耜谢表》:“臣敢不戒其趋末,毋或违时。”
(2).不合时令。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顺序;雨暘寒燠,罔或违时。” 明 刘基 《御柳》诗之一:“御柳青青阴緑池,迎春擢秀不违时。”
(3).贻误时机。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儿子二人未归。行雨符到,固辞不可,违时见责。纵使报之,亦已晚矣。”
《漢語大詞典》:得气(得氣)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國語辭典》:信风(信風)  拼音:xìn fēng
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半球变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则变为东南风,因其风向规律稳定,故称为「信风」。又因船员常利用此风来航行,横渡大洋贸易,故也称为「贸易风」。
《漢語大詞典》:食时(食時)
(1).用膳的时候。管子·弟子职:“至於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馈饌。”
(2).特指进早餐的时刻。《诗·鄘风·蝃蝀》“崇朝其雨” 毛 传:“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朝晨发兮 鄢 郢 ,食时至兮增泉。”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 延宗 ……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勑守 并州 ,明日建尊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3).谓食用时令物品。礼记·坊记:“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 孙希旦 集解:“食时不力珍者,食四时之利,则不得力求珍羞。”
《漢語大詞典》:五时(五時)
(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吕氏春秋·任地:“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穫死。” 高诱 注:“五时,五行生杀之时也。” 陈奇猷 校释:“五时者,春、夏、秋、冬、季夏也。本书《十二纪》,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而於《季夏》之末别出中央土一节,是以木、火、金、水、土五行配属春、夏、秋、冬四季,即所谓五时也。”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槃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南朝 梁 刘孝标 《〈昭明太子集〉序》:“五时密教,月犹镜象;一乘妙旨,观若掌珠。” 清 龚自珍 《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释迦 既没, 阿难 结集 释迦 一代五时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