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日章
月食
外景
日度
负日
晞阳
踆乌
老阳
红焰
临日
渴乌
斜景
朱阳
日躔
东陆
《漢語大詞典》:日章
(1).谓日见彰明。《礼记·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指缀有太阳图案的旗子。章,旗上的图案。管子·兵法:“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参见“ 九章 ”。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國語辭典》:月食  拼音:yuè shí
地球运转至月球与太阳之间时,造成月球部分或完全被地球的影子遮蔽的现象。也作「月蚀」。
《國語辭典》:外景  拼音:wài jǐng
1.称阳为外景,相对于称阴为内景。
2.称火为外景,相对于称水为内景。《淮南子。天文》:「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
3.非室内之拍摄工作,或不在摄影棚内拍摄的景物。
《漢語大詞典》:日度
(1).一天一天地过去。《楚辞·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度,去也。”文选·陆机〈叹逝赋〉:“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 吕延济 注:“终日流去而后水相续。”
(2).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度数。宋书·律历志中:“推日度术曰:以纪法乘朔积日,满周天去之,餘以纪法除之,所得为度,不尽为分。”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今则分为二説者,盖日度随黄道岁差。”
《漢語大詞典》:负日(負日)
晒太阳。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纊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藜牀负日荷,麦壠带经锄。”后世诗文亦常以列子所载故事为典。 宋 苏轼 《教坊致语》:“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
分類:事为
《漢語大詞典》:晞阳(晞陽)
(1).沐浴于阳光;晒太阳。 三国 魏 嵇康 《五言古意》:“双鸞匿景曜,戢翼 太山 崖,抗首嗽朝露,晞阳振羽仪。” 明 刘基 《天说上》:“朝菌得湿而生,晞阳而死。”
(2).比喻沐受恩德。《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沐髮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 刘良 注:“言沐王之德深,故不测涯际也。” 明 夏完淳 《与李舒章求宽侯氏》:“﹝足下﹞忠謨雅烈,一视齐观,起腐草而晞阳,立枯骸而骨肉,恩流百口,光映一时。”
(3).朝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冉冉晞阳,不遂其茂;曄曄芳华,彫芳落秀。”
《漢語大詞典》:踆乌(踆烏)
古代传说有三足乌居于太阳中。《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高诱 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后因以“踆乌”借指太阳。 唐 黄滔 《秋色赋》:“踆乌减赫,顾兔添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胶州 法南墅 尝偕一友登 日观 ……既而踆乌涌上, 南墅 谓其友曰:‘太阳真火,故入水不濡也。’”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壮哉劲气亘天,踆乌退舍。”
《國語辭典》:老阳(老陽)  拼音:lǎo yáng
北平方言。指太阳、日头。
《国语辞典》:红焰(红焰)  拼音:hóng yàn
太阳表面周围所发射出的红色火焰。主要成分为氢气,在太阳表面数至数十万公里的范围内上下起伏,在下降时所发出高热的火焰。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國語辭典》:渴乌(渴烏)  拼音:kě wū
古代的汲水器。《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张让传》:「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分類:金乌
《漢語大詞典》:斜景
西斜的太阳;西斜的阳光。 唐 王勃 《仲氏宅宴序》:“顾斜景而危心,瞻火云而变色。” 宋 黄庭坚 《饮润父家》诗:“斋阁寒麝薰,书帙映斜景。” 清 金农 《樊口西郊行药》诗:“此间微径僻,斜景闭墟落。”
侧斜的影子。 唐 白居易 《步东坡》诗:“緑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漢語大詞典》:朱阳(朱陽)
(1).日,太阳。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左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是以朱阳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万物覩。”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朱阳蔼江郭,首夏渐和柔。”
(2).夏季。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朱阳否於素秋,玄阴抑於孟春。”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青陆至而鶯啼,朱阳升而花笑。”
分類:夏季
《漢語大詞典》:日躔
太阳视运动的度次。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日躔胃维,月轨青陆。” 吕向 注:“躔,次也。胃,星名。维,畔也……言日次胃星之轨行畔也。”元史·历志一:“列宿著於天,为舍二十有八,为度三百六十五有奇。非日躔无以校其度,非列舍无以纪其度。”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夫两弦之月道既在二至之度,则日躔必在二分,而四序不忒。”
分類:
《漢語大詞典》:东陆(東陸)
(1).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太平御览卷十八引《易通统图》:“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后汉书·律历志下:“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此以列宿东西南北言也。”按,应作:“西陆谓之秋……东陆谓之春。” 唐 李峤 《日》诗:“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
(2).泛指东方。 明 刘基 《春日行》诗:“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