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日昃
阳乌
烈日
上道
浴日
鲁阳
昆吾
朝曦
随阳
上弦
皎日
月宫
迎日
半规
赤乌
《國語辭典》:日昃  拼音:rì zè
太阳西斜。《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也作「日仄」。
《國語辭典》:阳乌(陽烏)  拼音:yáng wū
1.太阳。《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也称为「旸乌」。
2.动物名。一种似鹳而小,身黑,颈长而白的鸟。
《國語辭典》:烈日  拼音:liè rì
炎热的太阳。唐。徐夤 西寨寓居诗:「烈日不融双鬓雪,病身全仰竹枝筇。」《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吉领命,即沐浴更衣,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百姓观者,填街塞巷。」
《國語辭典》:上道  拼音:shàng dào
1.玄妙之道。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四。运象篇》:「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侧人意,有称说堪陶奖者,受隐书之后,此计都冥也。」
2.启程、出发。《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知情、识趣。如:「还是小吴最上道!班上有任何活动一概参加。」
《國語辭典》:浴日  拼音:yù rì
1.太阳倒映水中,同波上下,如浴水中。唐。杨巨源〈寄昭应王丞〉诗:「光动泉水初浴日,气蒸山腹总成春。」
2.比喻特殊的功勋。《宋史。卷三六○。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3.古时以日借指天子。故浴日指皇帝沐浴。唐。陈鸿《长恨传》:「浴日馀波,赐以汤沐。」
《國語辭典》:补天浴日(補天浴日)  拼音:bǔ tiān yù rì
补天,指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浴日,指羲和浴日甘渊。「补天浴日」比喻力挽危厄,功勋极大。《宋史。卷三六○。列传。赵鼎》:「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
《漢語大詞典》:鲁阳(魯陽)
(1).指 鲁阳公 。 战国 时 楚 鲁阳邑 公,传说为挥戈使太阳返回的英雄。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鲁阳 何德,驻景挥戈?” 谭作民 噩梦诗:“振臂一挥心胆豪,十万横磨 鲁阳 勇。”亦作“ 鲁阳子 ”。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一:“世无 鲁阳子 ,坐惜朱颜衰。”参见“ 鲁阳挥戈 ”。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鲁山县 。汉书·地理志上:“ 南阳郡 : 鲁阳 ,有 鲁山 。古 鲁县 。” 颜师古 注:“即《淮南》所云 鲁阳公 与 韩 战,日反三舍者也。”
(3).复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鲁阳 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昆吾  拼音:kūn wú
1.国名。位今河南省濮阳县,曾为夏伯,后为商汤所灭。
2.正午时太阳所在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至于昆吾,是谓正中。」《文选。张衡。思玄赋》:「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
3.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山海经。中山经》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也作「锟铻」。
《漢語大詞典》:昆吾刀
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 周穆王 时, 西胡 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劒之所出,从 流州 来。”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世谓古玉,皆昆吾刀刻,不尽然也。”
分類:昆吾冶炼
《國語辭典》:朝曦  拼音:zhāo xī
早晨的阳光。唐。韩愈〈东都遇春〉诗:「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唐。李德裕〈柳柏赋〉:「含轻烟于夕景,泣零露于朝曦。」也称为「朝旭」。
《漢語大詞典》:随阳(隨陽)
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定行止。《书·禹贡》“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冬月所居於此泽。” 孔颖达 疏:“日之行也,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鴈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三:“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 清 钱谦益 《陈昌箕日记诗叙》:“今 昌箕 之试而罢,罢而归也,如随阳之雁,如绕树之鸟,形影孤单,惊飞浪泊。”
《國語辭典》:上弦  拼音:shàng xián
1.搭上箭,扣紧弓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群臣奋未敢前,待先行便上弦,你风花队里去收飞箭。」
2.阴历每月初八日前后,月形如弓,弓形偏西,称为「上弦」。
3.旋紧钟表机器等的发条。
《漢語大詞典》:皎日
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明 沈鲸《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 清 黄叔威 《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 郁达夫 《沈沦》一:“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参见“ 皦日 ”。
分類:明亮
《國語辭典》:皦日  拼音:jiǎo rì
明亮的太阳。《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文选。左思。魏都赋》:「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于绮寮。」
分類:明亮
《國語辭典》:月宫(月宮)  拼音:yuè gōng
传说中月中的宫殿。也称为「月府」。
《漢語大詞典》:迎日
(1).指古代帝王于正月朔日或春分日出东郊迎祭太阳。大戴礼记·公符:“正月朔日迎日於东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旁作穆穆’,唱於迎日之拜。”参阅宋书·礼志一
(2).向日;随日。 唐 宋之问 《幸少林寺应制》诗:“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巖流。” 唐 王卓 《观北番谒庙》诗:“仗移迎日转,旆动逐风轻。”
迎娶的日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袁洪儿夸郎》:“明日吉,便为迎日。”
《國語辭典》:半规(半規)  拼音:bàn guī
半圆。比喻太阳或月亮的局部。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宋。蔡伸〈朝中措。雨馀清镜湛秋容〉词:「万里閒云散尽,半规凉月当空。」
《漢語大詞典》:赤乌(赤烏)
(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吕氏春秋·有始:“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尚书大传卷二:“ 武王 伐 紂 ,观兵於 孟津 ,有火流於王屋,化为赤乌,三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金乌。亦代指太阳。《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吴 薛综 《赤乌颂》:“赫赫赤乌,惟日之精。” 唐 白居易 《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 清 赵翼 《毒暑》诗:“毒暑今年甚,当空煽赤乌。”参见“ 金乌 ”。
(3).古氏族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 赤乌 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 祭父 受之,曰: 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夫 瑶池 有白云之乡, 赤乌 为美人之地。”
《國語辭典》:金乌(金烏)  拼音:jīn wū
相传日中有三足乌,世因称太阳为「金乌」。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宋。欧阳修 蓦山溪。新正初破词:「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