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朝晚
(1).早晨与晚上。《南史·儒林传·沈洙》:“所以重械之下,危堕之上,无人不服,诬枉者多,朝晚二时,同等刻数,进退而求,於事为衷。”
(2).犹日夜。形容不停。 叶圣陶 《一生》:“﹝伊﹞只是朝晚地哭。”
《漢語大詞典》:昼夕(晝夕)
日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禹 行,十月, 女娇 生子 啟 , 啟 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 唐 李贺 《相劝酒》诗:“ 羲和 骋六轡,昼夕不曾閒。”
分類:日夜
《漢語大詞典》:昼暮(晝暮)
日夜。
分類:日夜
《漢語大詞典》:宵夙
犹日夜。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专诚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鑊之在侧也。”
分類:日夜
《漢語大詞典》:冥旴
犹言日夜。旴,日初出貌。 明 杨慎 《〈宣和书谱〉序》:“ 宋 宣和 中,君臣冥旴于豫乐,而文具粉饰乎太平。”
分類:日夜
《國語辭典》:夙夜  拼音:sù yè
1.从早到晚。《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天久不雨,朕夙夜焦愁,无可奈何!」
2.夜未明或日未出夜未明之时。《诗经。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國語辭典》:寤寐  拼音:wù mèi
寤,睡醒。寐,就寝。「寤寐」,醒时睡时,表示时时刻刻。《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承祖宗鸿业,寤寐求贤,以资治道。」
《國語辭典》:茧丝(繭絲)  拼音:jiǎn sī
1.蚕丝。《荀子。富国》:「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馀足以衣人矣。」宋。罗泌《路史。卷一四。疏仡纪。黄帝纪上》:「夫人副袆而躬桑,乃献茧丝,遂称织维之功。」清。胡渭《禹贡锥指。卷四。厥篚檿丝》:「其蚕乃人放椿树上,食叶作茧丝,不甚坚韧。」
2.敛取人民的钱财,如抽丝于茧。《国语。晋语九》:「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宋。无名氏《咸淳遗事》卷上:「惟郡国贪残之吏,旧染污习,茧丝之取,不尽不止,痛哉!」
《漢語大詞典》:茧卜
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茧卜(繭卜)
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谓之“茧卜”。 宋 杨万里 《上元夜戏作长句》:“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颠。”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国语辞典》:败叶(败叶)  拼音:bài yè
凋零的落叶。唐。李商隐〈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诗:「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寝兴(寢興)
睡下和起床。泛指日夜或起居。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旧唐书·王承宗传》:“朕念此方,亦犹赤子,一物失所,寝兴靡寧。”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问万乘之寝兴,有怀捧日;司六宫之扃钥,无梦行云。” 清 顾炎武 《夏日》诗:“深居废寝兴,无计离人寰。”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漢語大詞典》:三五夜
农历十五日夜晚。 南朝 梁 沈约 《昭君辞》:“唯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清 大健 《鹤来庄赠孝隐》诗:“中林三五夜,常把蓽门开。”
《國語辭典》:不夜城  拼音:bù yè chéng
1.都市夜晚灯火通明,称为「不夜城」。
2.县名。汉代所设,属东莱郡。《太平御览。卷一九二。居处部。城上引解道虎齐记》:「不夜城在阳庭东南一百二十里,淳于髡称海童作妖城。古有日夜出,见于东境,故莱子此城以不夜为名,异之。」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