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 〈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流盛大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南朝宋。鲍照 〈梦归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2.广大的样子。《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风势强劲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鞞鼓喧兮从夜达,胡风浩浩兮暗塞营。」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五首之三:「浩浩阴风酿宿霾,道边佛刹记曾来。」
4.声音洪大或喧杂。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于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國語辭典》:漫漫 拼音:màn màn
1.放任、放纵。《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长远、长久。如:「夜漫漫」、「路漫漫」。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3.平缓、慢慢。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宋。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绕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形容无边无际。《三国演义》第六回:「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望漫漫,身如一叶,不觉凄然,吊下泪来。」
5.容光焕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实可漫漫,偏称王心。」
2.长远、长久。如:「夜漫漫」、「路漫漫」。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3.平缓、慢慢。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宋。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绕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形容无边无际。《三国演义》第六回:「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望漫漫,身如一叶,不觉凄然,吊下泪来。」
5.容光焕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实可漫漫,偏称王心。」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漢語大詞典》:冥寞
(1).谓死亡。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唐 白居易 《过敷水》诗:“ 秦氏 双蛾久冥寞, 苏臺 五马尚蜘蟵。”
(2).指死者。《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参见“ 冥漠 ”。
(3).指阴间。《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
(4).犹冥寂,玄默。 唐 岑参 《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 宋 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诗之二:“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图经记父老,冥寞年岁多。”
(5).幽深貌。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6).指苍天。 唐 杨巨源 《别鹤》诗:“雄飞戾冥寞,此意何由传。”
(7).广漠无际貌。 明 夏邦谟 《思友赋寄杨用修》:“謇廓落而冥寞兮,阻容与以优游。”
(2).指死者。《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参见“ 冥漠 ”。
(3).指阴间。《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
(4).犹冥寂,玄默。 唐 岑参 《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 宋 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诗之二:“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图经记父老,冥寞年岁多。”
(5).幽深貌。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6).指苍天。 唐 杨巨源 《别鹤》诗:“雄飞戾冥寞,此意何由传。”
(7).广漠无际貌。 明 夏邦谟 《思友赋寄杨用修》:“謇廓落而冥寞兮,阻容与以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