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幡旆
旗帜之类。 宋 苏辙 《游太山》诗之四:“驊騮蹴腾騫,幡旆飞晻曖。”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龙虎旗(龍虎旗,龍虎旂)
亦作“ 龙虎旂 ”。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一:“ 永王 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明 黄佐 《临江道中》:“长鲸已堕 黄石磯 ,大将犹搴龙虎旂。” 清 遁庐 《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漢語大詞典》:龙子幡(龍子幡)
绣花的旗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宋书·臧质传:“﹝ 臧质 ﹞之镇,舫千餘乘,部位前后百餘里,六平乘并施龙子幡。”亦省作“ 龙子 ”。 明 孙临 《江南曲》诗:“东风四角吹龙子,札札橈声送急流。”
分類:绣花旗帜
《漢語大詞典》:进善旌(進善旌)
上古专为进善言的人发表意见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旗帜。《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諫者。”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旌,幡也。 尧 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 如淳 曰:‘欲有进善者,立於旌下言之。’” 唐 柳道伦 《进善旌赋》:“ 帝尧 有君人之大德,恢理国之令图,将启纳善之怀於四方之士,乃立进善之旌於五达之衢。” 唐 司空图 《丁巳元日》诗:“累降搜贤詔,兼持进善旌。”
《漢語大詞典》:信幡
亦作“ 信幡 ”。 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东观汉记·梁讽传:“ 匈奴 畏感,奔驰来降, 讽 輒为信旛遣还营,前后万餘人,相属於道。”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一,传教幡八,信幡八。”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漢語大詞典》:杂帛(雜帛)
(1).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 光 年七十, 元始 五年薨。 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
(2).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 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漢語大詞典》:肥胡
古代一种窄长的旗帜。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韦昭 注:“肥胡,幡也。” 汪远孙 发正:“ 徐鉉 曰:‘胡,幅之下垂者也。’按……盖言其飞扬之意。” 章炳麟 《訄书·制币》:“且夫两币既足,则民信官府如刻漏,不待表掇之建,肥胡之立,而所发沛然足以流行。”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电麾(電麾)
闪动舒卷的旗帜。 三国 吴 韦昭 《吴鼓吹曲·炎精缺》:“鸣雷鼓,抗电麾。”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晋 孙楚 《乐毅赞》:“丹旄电麾, 秦 韩 景附。”
《漢語大詞典》:道徽
道行的旗帜、榜样。世说新语·德行“ 桓常侍 闻人道 深公 者”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僧 法深 ,不知其俗姓,盖衣冠之胤也。道徽高扇,誉播 山 东。”
《漢語大詞典》:祀姑
古代旗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坐组甲,建祀姑。” 刘逵 注:“祀姑,幡名,麾旗之属也。国语曰:‘ 吴王 夫差 出军,与 晋 争长。昏乃戒。夜中,令服兵擐甲,陈王卒,官帅拥鐸,建祀姑。’此 吴 军容之旧制也。”今本国语·吴语作“肥胡”。
分類:旗帜
《国语辞典》:授旗  拼音:shòu qí
在团队出发前,授与代表队的旗帜。多含授予任务及权责之意。如:「授旗典礼」。
《漢語大詞典》:军帜(軍幟)
军队的旗帜。隋书·五行志上:“ 开皇 中, 房陵王 勇 之在东宫,及 宜阳公 王世积 家,妇人所服领巾製同槊幡军帜。”
分類:军队旗帜
《漢語大詞典》:鸟旟(鳥旟)
绘有鸟形的旗帜。周礼·考工记·舆人:“鸟旟七斿,以象鶉火也。” 郑玄 注:“鸟隼为旟,州里之所建。”后汉书·舆服志上:“鸟旟七斿,五仞齐较。”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玄武旗
绘有龟形的旗帜,作北面或后面军阵的标志,亦用作仪仗。新唐书·仪卫志上:“朱雀队建朱雀旗……玄武队建玄武旗,一人执,二人引。”宋史·仪卫志五:“玄武队,虎翼都指挥使一人,犦矟二,玄武旗一。”
《漢語大詞典》:县旆(縣斾)
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南朝 齐 谢朓 《后斋回望》诗:“ 巩 洛 常睠然,摇心似县斾。”参见“ 县旌 ”。
《漢語大詞典》:县旌(縣旌)
亦作“ 县旍 ”。
(1).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2).悬挂旌旗。喻标榜。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
(3).指进军。汉书·陈汤传:“县旌万里之外,扬威 昆山 之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薨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文帝 问曰:‘ 吴王 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 巴 蜀 ,而闻復遣脩好,必有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