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领旗(領旗,領旂)
亦作“ 领旂 ”。
(1).指军官。《天讨·四川讨满洲檄》:“赏金多被领旂抽,区区微劳谁见收?”
(2).捻军谓向首领领受旗帜参加本部队。 江地 《皖北根据地失守与张洛行殉难》二:“捻军中有一个流行的术语叫‘领旗’,即每一捻军首领组织队伍之前,向各村庄发出邀请,请参加他的部队,各村庄决定参加某一路捻军,这就算领了旗。”
《漢語大詞典》:微号(微號)
即徽号。指旗帜上的标志。微,通“ 徽 ”。六韬·敌强:“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微号相知。”
《漢語大詞典》:缇麾(緹麾)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 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漢語大詞典》:驺虞幡(騶虞幡)
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用以传旨解兵。晋书·楚王玮传:“会天明,帝用 张华 计,遣殿中将军 王宫 齎騶虞幡麾众曰:‘ 楚王 矫詔。’众皆释杖而走。”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八:“ 晋 制最重騶虞幡,每至危险时,或用以传旨,或用以止兵,见之者輒慴伏而不敢动,亦一朝之令甲也。”
《漢語大詞典》:银幢(銀幢)
旧时出殡时作为仪仗的白色旗帜。《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这边把花与雪柳争辉,那边宝盖与银幢作队。”
《漢語大詞典》:皂游
亦作“皁游”。 古代旗帜挂的黑色飘带。史记·秦本纪:“ 帝舜 曰:‘咨尔 费 ,赞 禹 功,其赐尔皁游。’” 司马贞 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皁色旌旆之旒。”
《漢語大詞典》:迟旆(遲旆)
谓旗帜缓慢前移。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然后鑾戎薄临,驍虎百万,六军徐轨,五輅迟旆。”
分類:旗帜缓慢
《漢語大詞典》:护旗(護旗)
(1). 太平天囯 兵种之一。亦指标志此兵种的旗帜。 清 曹大观 《寇汀纪略》:“侯相带护旗六百名,并带差尉,总共千二百名。护旗四方,红心白边,宽大六尺。”
(2).护花幡。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诗:“凭栏默默咒风姨,几度空劳裁护旗。”
《漢語大詞典》:飞虎旗(飛虎旗)
绘制有飞虎图形的旗帜。《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伞扇、令旗、令箭、刽子手、清道旗、飞虎旗……一队一队的过完,才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漢語大詞典》:愁眉锦(愁眉錦)
前蜀 军中隐语,指旗帜。
《國語辭典》:党旗(黨旗)  拼音:dǎng qí
代表政党精神的旗帜。如:「党旗的颜色与图腾都具有象徵该党精神的意义。」
《漢語大詞典》:丹帜(丹幟)
红色的旗帜。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襞毡为鎧,列丹帜,勒部阵。”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我以絳袍丹帜数千赐而国。”
分類:红色旗帜
《漢語大詞典》:电旆(電斾)
舒卷如闪电之光的旗帜。 晋 陆云 《南征赋》:“伐隐天之雷鼓,振凌霄之电斾。”
《漢語大詞典》:鸟旗(鳥旗)
古代军队旗帜的一种。旗上画鸟隼。墨子·旗帜:“车为龙旗,骑为鸟旗。” 唐 刘禹锡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诗:“毳帐差池见,鸟旗摇曳前。”一本作“乌旗”。
《漢語大詞典》:桡旃(橈旃)
轻柔飘荡的旗帜。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张铣 注:“橈,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