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旧历年(旧历年)  拼音:jiù lì nián
旧历新年。如:「每逢旧历年,各地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乡过年。」
分类:旧历新年
《国语辞典》:开红盘(开红盘)  拼音:kāi hóng pán
各行各业新年第一次开出经营、销售商品的价格,称为「开红盘」。表示吉祥利市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踩岁(踩歲)
亦作“跴岁”。 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风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跴岁》:“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蔴秸撒之,谓之跴岁。” 梁斌 《红旗谱》三九:“﹝ 严志和 ﹞又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 江涛 问:‘爹,这是什么意思?’ 严志和 说:‘这个嘛,让脚把它们踩碎。取个踩岁的吉利儿。’”
《漢語大詞典》:财门钝驴(財門鈍驢)
旧时一种剪刻而成的印刷品。新年贴于门上,用以招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 、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参见“ 财马 ”。
《漢語大詞典》:财马(財馬)
一种迷信品。用黄纸印的财神画像。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岁旦在邇,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青牌儿,纸马铺印 钟馗 、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漢語大詞典》:道新喜
民间习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往亲友家祝贺新年幸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於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宵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謁亲友,谓之道新喜。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漢語大詞典》:年禧
新年幸福。祝贺新年的习惯用语。如:“敬贺年禧。”
《國語辭典》:泼水节(潑水節)  拼音:pō shuǐ jié
东南亚一带的新年习俗。象徵洗涤罪恶和除旧布新。大陆地区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亦有此风俗。
《漢語大詞典》:椒花丽句(椒花麗句)
指新年祝词所用的美好词句。 唐 元稹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椒花丽句閒重检,艾髮衰容惜寸辉。”参见“ 椒花颂 ”。
《國語辭典》:椒花颂(椒花頌)  拼音:jiāo huā sòng
1.文章名。晋代刘臻妻陈氏所作,为新年祝颂君王长寿的颂辞。
2.泛指新年祝词。唐。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
《漢語大詞典》:卖口吃(賣口吃)
宋 时新年的一种民俗。谓将口吃转移给人。参见“ 卖懞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