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庾公差 朝代:春秋卫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字子鱼,亦作庾公之斯。卫献公时大夫。学射于公孙丁,又教尹公佗射。卫献公奔齐,公孙丁为御。与尹公佗二人追公,将及,以为射公孙丁则为背师,不射将为戮,乃两射车轭而还。
许男斯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简介
许男斯(?-?),姜姓,名斯,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92 【介绍】: 即季桓子。春秋时鲁国人。季孙意如子。鲁定公五年嗣父为大夫。家臣阳虎为乱,囚之而与为盟。八年,阳虎欲尽去三桓,劫鲁定公以伐孟氏、季氏,战败出奔。十二年,受齐人女乐,与定公观之,废朝礼。孔子时任大司寇,因而去鲁赴卫。卒谥桓。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斯,平子意如子,武子之孙。谥曰桓子。
隰斯弥 朝代:战国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齐简公大夫。尝与田常登台四望,三面空旷,唯南望有隰家树木。田常不言。隰归,使人伐树,旋即止之。谓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常未言伐树,伐之即表示能知人之所不言,是示知微,必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72年—前396 【介绍】: 战国时魏国国君,名斯,一作都。魏驹孙。周威烈王时被列为诸侯。尝从子夏受经艺。敬贤礼士,尊重段干木,过其闾则轼。任李悝为相,吴起、乐羊为将,西门豹守邺,厉行改革,以此魏日益富强,为战国初期强国。在位三十八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8 【介绍】: 秦上蔡人。战国末为郡吏,受业于荀况。仕于秦,初为吕不韦舍人,旋任长史,拜客卿。谏秦王政逐客卿,又为秦谋划并六国,一天下。秦始皇二十六年,既定天下,任廷尉,后任丞相。立郡县之制,废《》、《》,禁私学,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作《仓颉篇》为范。始皇卒,从赵高谋,矫诏迫太子扶苏自杀,立二世胡亥。秦末农民起义,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以加强君权统治。后为赵高诬为谋逆,腰斩于咸阳,夷三族。
全秦文
斯,楚上蔡人。少为郡小吏,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任为郎。始皇拜为长史,又拜客卿,迁廷尉卿,进左丞相。二世二年,赵高诬以谋反,具五刑,夷三族。
斯敦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广陵东阳人。孙权赤乌间,父斯伟为廷尉,犯法当斩,敦叩头泣血,请以身代。吴主嘉其孝,赦伟罪,表其庐。
斯从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会稽剡人。县大族,为山越所附。任县吏,轻侠为奸,剡长贺齐斩之。
白亚栗斯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白亚栗斯(?-?),十六国末期民变领袖之一,北魏人,胡族,北魏神瑞二年(415年)被上党胡人推为盟主,自称大将军,自号为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
斛斯元寿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34 【介绍】: 北魏末广牧富昌人。性刚毅,武力过人。能开二石弓,左右驰射。位吏部尚书,封桑乾县伯。孝武帝时除豫州刺史。帝西行,元寿为部下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牧富昌人,字法寿。投尔朱荣,性佞巧,甚得荣心。孝庄帝时为荣大将军府司马、东徐州刺史。荣死,归尔朱兆。以参与立节闵帝元恭谋,拜侍中,封城阳郡公。后又杀尔朱部曲,斩尔朱世隆、彦伯兄弟,囚尔朱天光,投高欢。孝武帝时,拜侍中。从入关,官至太傅。卒年四十三。
斛斯徵 朝代:北周至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584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士亮。斛斯椿子。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起家通直散骑常侍,迁兼太常少卿。周武帝以徵治经有师法,令教授皇太子,呼为夫子。宣帝嗣位,肆行无度,徵上疏极谏,遂下狱,狱卒张元私出之。后遇赦得免。隋文帝即位,除太子太傅,奉诏修撰乐书。有《乐典》。
全隋文·卷九
徵字士亮,广牧富昌人,魏太傅尚书令椿第三子。从孝武西迁,累迁太常卿。恭帝末,拜司乐中大夫。入周,进骠骑大将军、开府。宣帝即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以谏下狱,亡命,遇赦免。隋受禅,例复官,除太子太傅。开皇四年卒,谥曰闇。有《乐典》十卷。
斛斯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4 【介绍】: 隋广牧富昌人。斛斯椿孙。明悟有干才。文帝开皇中以军功授仪同。炀帝大业中为尚书兵曹郎,奏事称旨,甚见委信。杨玄感兄弟俱与之交往。玄感反,政与通谋。玄纵自行在亡归,亦政之谋。时帝穷治玄纵党羽,政不自安,亡奔高丽。帝东征,高丽执送政以和。政囚至京师,帝令百僚击射脔割之,支解以死。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阇提斯那。住中天竺摩竭提国。学兼群藏。艺术异能通练于世。以本国忽然大地震裂。所开之处极深无底。于其坼侧获一石碑。文云。东方震旦国名大隋。城名大兴。王名坚意建立三宝起舍利塔。彼国君臣欣感嘉瑞相庆希有。乃募道俗五十馀人。寻斯灵相。初发祖送并出王府。路远贼掠。所遗荡尽惟馀数人。逃窜达此。以仁寿二年至仁寿宫。计初地裂获碑之时。即此土开皇十四年也。行途九载方达东夏。正逢天子感得舍利诸州起塔。天祥下降地瑞上腾。前后灵感将有数百。阖国称庆佛法再隆。有司以事奏闻。帝以事符大夏陈迹东华。美其远度疑是證圣。引入大宝殿。躬屈四指顾问群僚。解朕意不。佥皆莫委。因问斯那。又解意不。答曰。檀越意谓贫道为第四果人耶。实非是也。帝甚异之。乃置于别馆。供给华重膳夫以酒酵和面拟为饼调候时不起因以问那。答曰。此不合食。便用水溲煮之。与常酵者不异。上问。今造灵塔遍于诸州。曹陕二州特多祥瑞。谁所致耶。答曰。陕州现树地藏菩萨。曹州光花虚空藏也。又问。天花何似。答曰。似薄云母。或飞不委地。虽委地而光明奇胜。帝密以好云母及所献天花各一箱。用示诸人。无有别者。恰以问那。那识天花而退云母。及献后云崩。空发乐音。并感异香。具以问由。答曰。西方净土名阿弥陀。皇后往生。故致诸天迎彼生也。帝奇其识鉴。赐绵绢二千馀段。辞而不受。因强之。乃用散诸福地。见感应传。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出洛州之张氏。小年辞俗。慨佛法之未具也。于是结友西行。以求之。仅达葱领。路沮而旋。然梵言音字并通。戾止京辇。远播声闻。开皇十年。诏翻译。住大兴善寺。未几。诏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栖岩即古之云居也。山名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焉。后又诏送殷州智度寺。皆获瑞应。具别记。大业初卒。时有慧重者。雍州之郭氏子。善摄论十地。亦奉诏于泰州岱岳寺置塔。然岳庙之门。常扃鐍不开。至是。自开者三。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僧昙。姓张。住洺州。少小出家。通诸经论。慨佛法未具。发愤求之。以高齐之季结友西行。前达葱山。会诸梗涩路既不通。乃旋京辇。梵言音字并通诂训。开皇十年。敕召翻译。事如别传。住大兴善。后敕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即古云居寺也。山曰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莫尚于斯。初送达州治。而栖岩佛殿内有钟鼓之音响振一寺。迫而就检一无所见。灵舆至寺。是夜于浮图上放大光明。流照堂内通朗无翳。如是前后频放神光。或似香炉乘空而上。或飞紫焰如花如叶乍散乍聚。或如佛象光趺宛具。或如虹气环绕塔帐。累日连宵昱光难准。又州治仁寿寺僧。夜望栖岩。光如楼阙照于山谷。又去山寺八十里。住者见光如火。皆谓野火烧寺。及来寻觅乃知灵相。其祥瑞之感如此也。至仁寿末年又敕于殷州智度寺置塔。初至州治。见佛像垂手正坐在于瓶内。迄至入函常不变异。又地生罗文。屋上见青莲华及菩萨像。大众同睹。又见龙盘蛇屈之象并大人足迹及牛马鸟狩等迹。又置塔处有小蛇二枚。停住不去。因即构基。入地四尺飞泉上涌厉疾已下六根坏人。服者通损。既值斯缘。乃移北置以避于泉。故二蛇之住深有由矣。昙以传译之美继业终寺。即大业初年矣。时有慧重沙门。姓郭。雍州人。练道少年综寻内外。志力方梗不惮威侮。摄论十地户牖由开敕请造塔于秦州岱岳寺。初停公馆。舍利金瓶自然开现放光流外。道俗咸睹。送至寺塔将入石函。又放光明晁耀人目。岳表白气三道下流直向塔基。良久乃歇。又岳神庙户由来封闭。舍利止至三度自开。识者以神来敬礼故耳。后不委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