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347~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简释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典故
相关人物
武库火
剑飞
武库烧
汉剑飞
斩蛇剑烧上天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國語辭典》:鬼母 拼音:guǐ mǔ
1.传说中的神名。虎头龙足,蟒目蛟眉,居于南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漢語大詞典》:鬼子母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义译为欢喜。 晋 末 凉 译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药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梵释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释迦如来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金瓶梅词话》第二回:“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纔用机关,交 李天王 搂定 鬼子母 。”《后水浒传》第三十回:“走过村坊,人人只道灶王婆;行到市镇,个个尽疑 鬼子母 。”
《漢語大詞典》:剑玺(劍璽)
指 刘邦 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 汉 代神器。后用以象征统治权。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炎灵遗剑璽, 当涂 骇龙战。”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一朝让寳位,剑璽传无穷。”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沉埋随剑璽,变化待鯤鹏。”
《漢語大詞典》:灵金(靈金)
(1).指 汉高祖 斩白蛇剑。《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将军阳陵侯傅宽〉》:“御师勒陈,破敌以威,灵金曜 楚 ,火流乌飞。” 章樵 注:“灵金, 高祖 斩白蛇劒也。”
(2).藏 汉高祖 斩蛇剑的府库。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珍异过 灵金 ,红腐夸 敖仓 。”自注:“ 汉 库名。”参阅《三辅黄图·库》。
(3).指治丧时用的钟铃等金属乐器。《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拟灵金而鬱楚,泛悽管而凝伤。”
(2).藏 汉高祖 斩蛇剑的府库。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珍异过 灵金 ,红腐夸 敖仓 。”自注:“ 汉 库名。”参阅《三辅黄图·库》。
(3).指治丧时用的钟铃等金属乐器。《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拟灵金而鬱楚,泛悽管而凝伤。”
《漢語大詞典》:灵媪(靈媪)
(1).指 汉 刘邦 所斩蛇 白帝子 的母亲。 南朝 宋 郑鲜之 《行经张子房庙》诗:“长风晦 崑 溟,潜龙动 泗 滨。紫烟翼丹虬,灵媪悲素鳞。”参阅《史记·高祖本纪》。
(2).媪神,地神。 宋 文同 《月嵓斋又言累石为山》诗:“石有不才者,往往其卵毈,灵媪弃置不復惜,任人取去为珍玩。” 王闿运 《愁霖赋》:“于是元昦改仪,灵媪渟渊。”参见“ 媪神 ”。
(2).媪神,地神。 宋 文同 《月嵓斋又言累石为山》诗:“石有不才者,往往其卵毈,灵媪弃置不復惜,任人取去为珍玩。” 王闿运 《愁霖赋》:“于是元昦改仪,灵媪渟渊。”参见“ 媪神 ”。
《漢語大詞典》:赤精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