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斜行字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多排成“人”字形,故称。 宋 陈师道 《归雁》诗:“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骈字类编》:岩斜(岩斜)
唐 王勃 泥溪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漢語大詞典》:褒斜路
即 褒斜道 。后汉书·顺帝纪:“乙亥,詔 益州 刺史罢 子午道 ,通 襃斜路 。”参见“ 襃斜道 ”。
《漢語大詞典》:褒斜道
古道路名。因取道 褒水 、 斜水 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 秦岭 太白山 : 褒水 南注 汉水 ,谷口在今 陕西省 勉县 褒城镇 北, 斜水 北注 渭水 ,谷口在今 陕西省 眉县 西南。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 川 陕 交通要道。汉书·沟洫志:“其后人有上书,欲通 襃斜道 及漕,事下御史大夫 张汤 。 汤 问之,言:‘抵 蜀 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 襃斜道 ,少阪,近四百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襃斜道 、故道: 襃水 通 沔 ,在 兴元府 襃城县 ; 斜水 通 渭 ,在 京兆府 武功县 。故道今 凤州 梁泉县 。”亦省作“ 襃斜 ”。史记·货殖列传:“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 襃斜 綰轂其口。”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贩者负入 襃斜 ,船循 渭 而下,首尾相继不絶。” 明 唐顺之 《题赠乔佥事兼为乃翁封君寿》诗:“为郎几岁歷 金华 ,还闻建节度 褒斜 。”参阅元和郡县志·兴元府·褒城县
《國語辭典》:歪斜  拼音:wāi xié
不正。如:「街道歪斜」、「建物歪斜」。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则见他玉佩狼籍,翠钿零落,云髻歪斜。」
《漢語大詞典》:玉勾斜
见“ 玉鉤斜 ”。
《漢語大詞典》:玉钩斜(玉鉤斜,玉鈎斜)
亦作“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鉤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2).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广陵 亦有 戯马臺 ,其下有路,号 玉钩斜 。” 明 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鉤斜 。” 清 郑燮 《广陵曲》:“ 玉勾斜 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 清 赵翼 《花田》诗:“十里芳林傍水涯,当年曾是 玉鉤斜 。美人死后为香草,醉守来时正好花。”自注:“即 素馨斜 , 南汉 葬宫人处,多素馨花,今为游宴地。”亦省作“ 玉鉤 ”。 清 汪懋麟 《大冢》诗:“ 玉鉤 千万釵,无一伴丘陇。”
《韵府拾遗 径韵》:斜磴
林鸿诗古台黄叶积斜磴紫苔封
《漢語大詞典》:斜仄
倾斜。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一:“树皆斜仄生,云皆斜仄通。略无寸步直,但有两壁穹。”
分類: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刺
(1).形容侧斜地指向。 明 屠隆 《昙花记·郊行卜佛》:“琳宫半插青霄上,城隅斜刺丹霞傍。” 萧华 《南渡乌江》:“﹝竹排﹞顺流斜刺而下。”
(2).侧斜的方向。参见“ 斜刺里 ”。
分類:方向指向
《漢語大詞典》:斜刺里(斜刺裏)
侧斜的方向。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却説那兇僧手执尖刀,望定 安公子 的心窝儿纔要下手,只见斜刺里一道白光儿闪烁烁从半空里扑了来。” 徐迟 《大场的一夜》:“车急转四十五度,斜刺里往路旁的一排大树中插过去,停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正在这紧急的当儿,忽然有两个人从斜刺里奔了上来。”
分類:方向
《漢語大詞典》:斜挑
(1).谓逐渐倾斜。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其濠宜上阔下尖……两傍宜斜挑而下,不可壁陡。”
(2).斜着向上看。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美人﹞轻盈缓步的作态坐下,眼光里斜挑暗视,好像能说话似的。”
《分类字锦》:斜雪
朱庆馀 斜雪微沾砌。
分类:
《国语辞典》:同斜  拼音:tóng xié
一种地质褶皱构造,使得岩层平行排列且均向同一方向倾斜。
《漢語大詞典》:斜瞥
谓斜着眼睛扫视。 宋 张炎 《惜红衣·赠伎双波》词:“不解送情,倚银屏斜瞥。” 鲁迅 《呐喊·社戏》:“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
《漢語大詞典》:斜曦
傍晚的阳光。亦指西斜的太阳。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只有天公不体人心意,繫红轮不教西坠。恼既恼,那斜曦当疾不疾。”
《韵府拾遗 问韵》:斜晕(斜晕)
王彝长洲春雨诗细淹花粉堕斜晕水纹生
《漢語大詞典》:斜瞻
侧看, 南朝 梁 刘孝标 《自江州还入石头》诗:“前望苍龙门,斜瞻白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