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华滋(華滋)
(1).形容枝叶繁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緑叶发华滋。”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诗:“仰看青青叶,亦復少华滋。”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诗之四:“受气本不殊,华滋有先后。”
(2).润泽。 唐 李白 《大猎赋》:“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 明 刘基 《述志赋》:“漱飞泉之华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丰美滋润。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归期準如燕,颜色当华滋。”
(4).比喻优美的文辞。 清 吴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体吾师,灌 欧 沃 苏 ,献其华滋。”
(2).润泽。 唐 李白 《大猎赋》:“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 明 刘基 《述志赋》:“漱飞泉之华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丰美滋润。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归期準如燕,颜色当华滋。”
(4).比喻优美的文辞。 清 吴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体吾师,灌 欧 沃 苏 ,献其华滋。”
《國語辭典》:修辞(修辭) 拼音:xiū cí
1.将意念适切的表达为语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2.修辞学上的修辞。参见「修辞学」条。
2.修辞学上的修辞。参见「修辞学」条。
《漢語大詞典》:训诰(訓誥)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