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5,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飞文
古老
事类
臃肿
天藻
祭文
卒章
宸奎
藻翰
放纵
前文
文柄
文约
风范
瑰玮
《國語辭典》:飞文(飛文)  拼音:fēi wén
1.以不实内容,诽谤、诋毁他人之匿名文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仁宗宝元元年》:「有势者其奸如山,结舌不问;无援者索疵吹毛,飞文历诋。」明。史鉴〈先考友桂府君行状〉:「邻郡无赖者数辈,日凌轹吾土,辄飞文以诬。」
2.写作文章。《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列传。阳城》:「有狂惑小生,依托门下,飞文陈愚。论者以为阳公过于纳污,无人师道。」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
3.书信。宋。周必大 回周广州自强启:「某尚稽驰庆,先辱飞文。感愧交怀,指陈难喻。」元。王结〈捕蝗叹〉诗:「田间四望无边垠,老农蹙额心如焚。飞文令丞报郡守,扫除扑击连朝昏。」
4.光彩绚丽。汉。班固 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三国魏。曹植 七启:「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
《國語辭典》:飞文染翰(飛文染翰)  拼音:fēi wén rǎn hàn
挥笔疾书。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旧五代史。卷六七。唐书。卢程传》:「承业叱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國語辭典》:古老  拼音:gǔ lǎo
1.通晓故事的老人。唐。李白〈上留田行〉:「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2.陈旧的、时代久远的。如:「这是古老的传统,不可轻易破坏。」《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当年迟先生买了多少的傢伙,都是古老样范的,收在这楼底下几张大匮里,而今连匮也不见了!」
《國語辭典》:事类(事類)  拼音:shì lèi
1.同类的事。汉。王充《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
2.文章中引用古事例典故以类比事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證今者也。」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漢語大詞典》:天藻
(1).谓天仙所书文字。汉武帝内传:“受而不敬,是为慢天藻。”
(2).称天子的文章。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帝歌爰作,天藻攸彰。” 明 唐顺之 《和陈编修约之禁中雪诗》之二:“亦知圣主挥天藻,不羡 周 家《黄竹》词。”
《國語辭典》:祭文  拼音:jì wén
祭祀时所诵读的文辞。如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漢語大詞典》:卒章
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仿佛乎 汉武 也。” 唐 白居易 《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宋 梅尧臣 《暮雪》诗:“采薇歌卒章,霏霏霑车轮。”
《漢語大詞典》:宸奎
犹御笔。帝王的文章、墨迹。古人认为奎宿主文章,故称。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御书白居易诗跋》:“臣叨陪近侍,获此宸奎,敬题卷末,以示来裔。” 宋 岳珂 桯史·牧牛亭:“ 檜 ( 秦檜 )墓前队碑,宸奎在焉,有其额而无其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炳炳宸奎,釐为四学,戔戔束帛,例及诸生。”
《國語辭典》:藻翰  拼音:zǎo hàn
华美的羽毛。后以比喻文辞典雅。唐。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诗:「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
《國語辭典》:放纵(放縱)  拼音:fàng zòng
1.纵容,不加约束。《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
2.不循规矩礼节。《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
《漢語大詞典》:前文
(1).前人的文章、文献。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思皇世哲,体元作嗣。资此夙知,降从经志。逷彼前文,规周矩值。” 宋 王禹偁 《籍田赋》:“顺考於古道,将躬耕乎籍田,务本劝农,稽前文而备矣。”
(2).先前的文字。 清 郑燮 《邯郸道上》诗之二:“仙舘荒寒不见人, 吕翁 遗像满灰尘。古碑剔蘚前文陋,画壁含苔幻説新。”
(3).指上次的文件。如:前文所称之事,已查明电陈政府。
(4).指上文。如:这一段表明的论点,前文已述及。
《國語辭典》:文柄  拼音:wén bǐng
评定文章、考选文士的权责。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囧端公〉诗:「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唐语林。卷一。德行》:「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國語辭典》:文约(文約)  拼音:wén yuē
1.契约。《红楼梦》第六四回:「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
2.文字简练。《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國語辭典》:风范(風範)  拼音:fēng fàn
1.风采器识。如:「风范高雅」。《南齐书。卷三四。庾杲之传》:「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
2.楷模。如:「一代风范」。《宋书。卷五九。张畅传》:「东南之秀,蚤树风范闻问悽怆,深切常怀。」
《國語辭典》:瑰玮(瑰瑋)  拼音:guī wěi
1.珍贵奇异。《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羌瑰玮以壮丽,纷彧彧其难分。」
2.人品、才能卓越。《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彼瑰玮之材,不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时,自异于凡品,况降此者哉!」
3.形容相貌魁梧美好。《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仰见车中一少年,丰仪瑰玮。」
4.形容文辞华丽雄伟。三国魏。曹植〈酒赋〉:「余览扬雄酒赋,辞甚瑰玮,颇戏而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