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化  拼音:wén huà
1.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束晰。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國語辭典》:新文化  拼音:xīn wén huà
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达,而兴起的新思想与学术。
《國語辭典》:文化人  拼音:wén huà rén
深受文化影响,或对文化方面有所贡献的人。
《漢語大詞典》:印纹陶文化(印紋陶文化)
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 广东 、 台湾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流行于 商 周 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文化参赞(文化參贊)
驻外使馆中负责同驻在国联系处理文化事务的高级外交官。
《漢語大詞典》:文化宫
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文化娱乐场所,多设有影剧院、游艺厅、图书室等。如:劳动人民文化宫。
《漢語大詞典》:文化馆(文化館)
为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机构,也是群众进行学习和文娱活动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文化买办(文化買辦)
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漢語大詞典》:文化生活
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 徐银斋 《胡琴的风波》:“为了广大社员过好文化生活,目前我们自己找点副业……以后再想别的办法吧。”
《漢語大詞典》: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译文丛书》等。1954年并入新文艺出版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文化书社
又称“长沙文化书社”。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郭璜等创办于湖南长沙。主要销售马克思主义书刊。1921年至1923年间,在平江、浏阳、邵阳、衡阳等地成立分社。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漢語大詞典》:文化遗产(文化遺産)
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 周恩来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所以 毛主席 要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寺洼文化
中国 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 甘肃 临洮 寺洼山 ,故名。主要分布在 甘肃 临洮 以南至 会川 之间 洮河 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 周 代,可能是 氐 、 羌 族的原始文化。
《國語辭典》:仰韶文化  拼音:yǎng sháo wén huà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分布于中原和甘肃一带。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故称为「仰韶文化」。又因出土的陶器表面光滑,有红、黑色彩纹,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國語辭典》:新文化运动(新文化運動)  拼音: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一种学术界的革新运动。西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甚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强烈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隐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此种运动更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