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分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分类词汇(续上)
编余
大手术
清源正本
勤饰
裒整
烂摊子
厘饬
厘定
厘举
厘抉
《國語辭典》:编馀(編餘)  拼音:biān yú
机关、组织经编制后所剩馀的人员称为「编馀」。
《國語辭典》:编制(編制)  拼音:biān zhì
1.编排制定。如:「行政官员编制的年度预算,因过于浮泛,未获通过。」
2.机关团体内部各单位人员数目及职务的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如:「正式编制」、「临时编制」。清。徐珂《清稗类钞。兵刑类。八旗》:「编制之次第,初仅有满洲八旗,入关后,更编汉军八旗。」
《國語辭典》:编制(編製)  拼音:biān zhì
1.将条状物纵横编织,制成器物。如:「这床凉席是用蔺草编制而成的。」
2.编排制作。如:「他汇整当地民情风俗的资料,编制导览手册,以方便游客认识在地文化。」
《漢語大詞典》:大手术
范围大、难度大并有潜在危险的外科手术,常常要求全身麻醉
也指着力整顿问题极为严重的单位
对病人有生命危险的手术;特指颅内、胸内、腹内或盆腔内的器官的手术
《漢語大詞典》:清源正本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诗刊》1978年第1期:“清源正本肃流毒,诬古诬今要扫光。”参见“ 清源 ”。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漢語大詞典》:勤饰(勤飾)
经常地整顿、整治。饰,通“ 飭 ”。韩非子·定法:“十七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韩非子·定法:“故乘强 秦 之资数十年而不至於帝王者,法虽勤饰於官,主无术於上之患也。”
《漢語大詞典》:裒整
聚集整顿。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若许来朝,则犒赐留连,贼得裒整残餘为完守计,图之实难。”
分類:聚集整顿
《國語辭典》:烂摊子(爛攤子)  拼音:làn tān zi
比喻紊乱、没有秩序,难以收拾整顿的事情。如:「他每次闯祸后,都由父母收拾烂摊子,真是不像样。」「总经理把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到现在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
《漢語大詞典》:厘饬(釐飭)
治理整顿。 唐 陆贽 《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理尚廉平,事皆釐飭。”明史·刘健传:“诸进退文武大臣,釐飭屯田、盐、马诸政, 健 翊赞为多。”
分類:治理整顿
《國語辭典》:釐定  拼音:lí dìng
整理订定。《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十一》:「张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诏有司釐定。」也作「釐订」。
《漢語大詞典》:厘举(釐舉)
整顿举用;整治兴办。国语·周语下:“惟能釐举嘉义,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 韦昭 注:“举,用也。”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十章:“于是着手组织,量能授官,振起废滞,拔简贤良,庶务釐举,舆论翕服。”
《漢語大詞典》:厘抉(釐抉)
整顿剔除。明史·杨廷和传:“已而詔下, 正德 中蠹政釐抉且尽。”
分類:整顿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