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富厚
出剩
升合
一些
石斗
低下
限田
平衡
繇役
累黍
同量
多数
称数
加数
照数
《國語辭典》:富厚  拼音:fù hòu
财物丰厚。《荀子。富国》:「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漢語大詞典》:出剩(出賸)
亦作“ 出賸 ”。 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七年:“ 江西 诸路州军体例,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 清 姚莹 《寸阴丛录·赋税加耗》:“国家钱粮加耗,其来已久,往时谓之出賸,犹今关榷之称盈餘也。”
《漢語大詞典》:升合
(1).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洪 迎门下书佐 何祗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使人投算, 祗 听其读而心计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宋 曾巩 《救灾议》:“一切弃百事而专意於待升合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是直以饿殍之养,养之而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不则八斗难充升合,五车不敌片纸。虽多虽富,亦奚以为。”
(2).借指少许米粮。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雪儿》:“炊常断,妻 苏氏 ,以针黹佐升合。”
《國語辭典》:一些  拼音:yī xiē
少数、一部分。《红楼梦》第四二回:「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屈。」也作「一点」、「一些个」、「一丝」。
分類:数量不止
《漢語大詞典》:石斗
(1).石和斗。量器。借指数量。史记·货殖列传:“ 白圭 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穀;长石斗,取上种。”
(2).美石琢成的酒器。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张以言 诗﹞如 甘州 石斗,色泽似玉,肤理粗漫。”
《國語辭典》:低下  拼音:dī xià
不高的意思。如:「他的职位虽然低下,生活艰苦,却能坚守岗位,怡然自得。」
《漢語大詞典》:限田
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汉书·食货志上:“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颜师古 注:“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宋史·食货志上一:“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詔限田……而任事者终以限田不便,未几即废。”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又有人作《沁园春》词云:‘……算行关改会,限田放糴。生民凋瘁,膏血俱朘。’” 严复 《〈法意〉按语》:“ 汉 世诸公,覩并兼之害,欲以限田之法救之,然无及也。”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农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繇,通“ 徭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薄赋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汉书·霍去病传:“减 陇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农民坏於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参见“ 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累黍  拼音:lěi shǔ
1.古人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使其相连系,而成为长度、容积或重量的标准。
2.比喻微小的分量。如:「不差累黍」。
《漢語大詞典》:同量
(1).同等器量;与……器量相同。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2).等量齐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一:“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
(3).同样数量,等量。 薛暮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用同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产品。”
《國語辭典》:多数(多數)  拼音:duō shù
超过半数以上。如:「本系多数同学都赞成举办迎新晚会。」
《漢語大詞典》:称数(稱數)
犹计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魏书·刘骏传:“凡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飢寒不相恤,又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
符合法度。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
重量单位的数量。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称,斤两也。数,多少也。”
《國語辭典》:加数(加數)  拼音:jiā shù
数学上指相加的各数中,除了第一个数是被加数外,其馀的各数皆称为「加数」。如A+B+C中,B、C即是加数。
《國語辭典》:照数(照數)  拼音:zhào shù
按照原来的数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该将你们解回江都县照数追赔,这是本县开恩,恕你初犯!」《红楼梦》第二五回:「你先拿些去,下剩的我写个欠银子文契给你,你要什么保人也有,那时我照数给你。」
分類:依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