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慈父
吴子
高盖
任君
朵云
大令
手教
阿婆
来谕
贤孙
茂宰
主父
金口
座前
华笺
《國語辭典》:慈父  拼音:cí fù
慈祥、和蔼的父亲。《文选。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有了安老爷这样一个慈父,自然就养出安公子这样一个孝子。」
《國語辭典》:吴子(吳子)  拼音:wú zǐ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國語辭典》:伧父(傖父)  拼音:cāng fǔ
鄙贱的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
《漢語大詞典》:高盖(高蓋)
(1).指高车。 汉 张衡 《东都赋》:“结飞云之袷輅,树翠羽之高盖。”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宋 沈遘 《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州》:“朱颜緑鬢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
(2).对他人车驾的敬称。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昨漫往观煆,因佇柳下,思 叔夜 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
(3).借指显贵者。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身终一骑曹,高盖者为谁?” 明 唐顺之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诗:“不为 长城 寄,谁令高盖来。”
《漢語大詞典》:任君
南朝 梁 时,士大夫对 任昉 的敬称。梁书·任昉传:“ 昉 好交结,奬进士友,得其延誉者,率多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争与交好,坐上宾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 任君 ,言如 汉 之三君也。” 明 归有光 《重交一首赠汝宁太守徐君》:“昔 博昌 任彦升 好擢奬士类,士大夫多被其汲引,当时有 任君 之号。”
《國語辭典》:朵云(朵雲)  拼音:duǒ yún
比喻他人的来信。宋。王洋〈回谢王参议启〉:「尚稽尺牍之驰,先拜朵云之赐。」
分類:书信敬称
《國語辭典》:大令  拼音:dà lìng
1.曲的散套。
2.古代县令的尊称。
3.中书省的长官。参见「中书令」条。
《漢語大詞典》:手教
亲自教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元帝 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即手书。对来信的敬称。北史·令狐熙传:“前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辈其可违乎!” 宋 王安石 《与徐贤良书》:“自后日欲修问,而乃重烦手教,先加抚慰,重以愧惻也。”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详味前后手教,尚多影响剽窃之説。”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前两天得到手教并《水浒》两种序。序文极好,有益于读者不鲜。”参见“ 手书 ”。
《國語辭典》:手书(手書)  拼音:shǒu shū
亲笔写的书信。《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其父大怒,写著严切手书,差著两个管家,到京催他起身。」也称为「手翰」、「手札」、「手示」。
《國語辭典》:阿婆  拼音:ā pó
1.妇人年老而辈分尊贵者的通称。《南史。卷五。齐废帝郁林王本纪》:「帝谓豫章王妃庾氏曰:『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
2.闽南方言。对年长妇人的通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叵耐媳妇十分不学好,到终日与阿婆斗气。」
3.梅县、阳江等地方言。指祖母。
《國語辭典》:来谕(來諭)  拼音:lái yù
来示告谕。对人书信的尊辞。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来谕勖雕金,比质非所任。」也作「来喻」。
分類:来信敬称
《漢語大詞典》:贤孙(賢孫)
(1).对人孙子的敬称。 明 李开先 《题思斋霍中丞祖母贞节褒扬卷》诗:“贤孙虽佐部,拜相竢宣麻。”
(2).贤惠的子孙。 清 厉鹗 《开平王孙种菜歌》:“沧桑抱节有贤孙, 钟阜 秋青人泪痕。”
《漢語大詞典》:茂宰
旧时对县官的敬称。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雄图悵若兹,茂宰深遐睠。” 唐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爵位·知县:“茂宰:山堂肆考:‘ 汉 卓茂 为 密 令有声,故用以比宰邑者。’”
分類:县官敬称
《國語辭典》:主父  拼音:zhǔ fù
1.古代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为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2.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3.复姓。赵武灵王号主父,其后支孙乃以之为氏。如汉朝有主父偃。
《國語辭典》:金口  拼音:jīn kǒu
1.不妄言。比喻言语的重要。《通俗编。言笑》:「启金口,……家语,周朝有金人,三缄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为金口也。」
2.对他人言语的敬称。南朝梁。萧统〈七契〉:「必枉话言,敬聆金口。」
3.天子所说的话。明。高明《琵琶记》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说合。」
4.佛教指如来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黄色,故称其口为「金口」。唐。孟浩然 与张折冲游耆闇寺诗:「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
《國語辭典》:座前  拼音:zuò qián
书牍中对尊长的敬称。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身卑致书于宗属近戚,必曰座前,降几前之一等。案座者,坐于床也,言卑末之使,不当授受,置其书于所座床之前,俟隙而发,不敢直进之意。」
《漢語大詞典》:华笺(華箋)
亦作“ 华牋 ”。
(1).质好而色美的纸。常用来写信、题诗等。 前蜀 韦庄 《立春》诗:“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华牋帖綉楣。”《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华笺法帖长为侣,圆镜方琴巧制形。”
(2).对他人来信的敬称。 宋 王安石 《谢夏噩察推启》:“敢图高明,不自重贵,亲存弊馆,申貺华笺,切观以思,惧恐且愧。” 宋 陆游 《畣勾简州启》:“忽奉华笺之貺,岂胜末路之荣。” 清 钮琇 《〈觚賸〉自序》:“粲花宾至,快雄辩之当筵;话雨人归,喜华牋之在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