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烟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饭的炊烟和柴火。《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大军去恒州咫尺,烟火相望。」
2.人烟,人口集居的地方。《史记。卷二五。律书》:「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3.熟食。如:「道教称辟谷为不食烟火。」也称为「烟火食」。
4.一种用硝石夹杂其他化学药品制成的物品,燃烧时喷射出各种变幻灿烂的形状,供游戏观赏之用。《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5.战场上的烽火。金。元好问 杂著诗九首之八:「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
6.火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禁城九厢坊巷》:「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
7.礼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8.子嗣、后代。如:「身为独子的他不幸亡故,张家的烟火从此中断了。」
《國語辭典》:上供  拼音:shàng gòng
1.唐、宋时地方上交给朝廷的赋税。《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东坡料明年民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供米一半。」
2.以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红楼梦》第五三回:「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著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时人人都饱的要涨了,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的一般。」
《國語辭典》:拈香  拼音:nián xiāng
撮香焚烧以敬拜神佛。后泛指祭拜鬼神。《俗语考原。拈香》引《祖庭事苑》:「释氏之作佛事,未尝不以拈香为先。后世官吏之谒佛寺,均谓之拈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
《漢語大詞典》:伏阴(伏陰)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伏阴,谓夏寒。”国语·周语下:“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亲奏星官,要保护 薛少府 重还魂魄,再转阳间。”
《国语辞典》:敬神  拼音:jìng shén
尊敬神灵。如:「一般人均敬神而畏鬼。」
《漢語大詞典》:开坛(開壇)
指 清 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自己开坛,马上动手。”
《漢語大詞典》:祠享
立祠以祭品敬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鲁恭 ﹞以太尉掾迁 中牟 令,政专德化,不任刑罚,吏民敬信,蝗不入境……车驾每出, 恭 常陪乘,上顾问民政,无所隐讳,故能遗爱自古,祠享来今矣。”新唐书·姜皎传:“后以子尚主,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为祠享费。”
分類:祭品敬神
《國語辭典》:长明灯(長明燈)  拼音:cháng míng dēng
1.供在佛像或神像前面,昼夜不灭的灯。唐。刘禹锡〈谢寺双桧〉诗:「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2.古代汉族随棺木埋葬的灯。民间迷信以为棺材是死者的屋宇,有灯则明,无灯则暗,故置长明灯象徵永远明亮。
《國語辭典》:疏头(疏頭)  拼音:shù tóu
1.和尚、道士在诵经前,向神前焚化的祷词。《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中天竺、下天竺两个疏头换过。」《红楼梦》第六二回:「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也作「疏辞」。
2.僧道化缘的记录簿。元。马致远《岳阳楼》第四折:「甚么天书?敢是化缘的疏头?」《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儿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
3.说明缘由的文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县令批准建造,又自取库中公费银十两,开了疏头,用了印信,就中给与老成耆民收贮了讫。」
《國語辭典》:高香  拼音:gāo xiāng
祭祀时焚烧用的最好的线香。
《漢語大詞典》:法香
指敬神时烧的香。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 王灵仙 拈起了法香,用着任何人也不能了解的字句祷告了半天,于是才拿起了黄表。”
分類:敬神
《漢語大詞典》:赞奠(贊奠)
古代祭祀时,司祭的小祝帮助用酒器敬神。
《漢語大詞典》:宰典
傣族敬神用的一种蜡条。《中国民间故事选·画神多兰嘎》:“缅寺里诵经的声音停止了,行人渐渐的散去,宰典也熄灭了。 多兰嘎 披着他那花格棉毯,笑着唱着,又回到那在风中摇晃的竹楼上来。”
《漢語大詞典》:送元宝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寳”。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吴穀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杭 俗:岁终祀神,尚猪首,至年外犹足充饌。定买猪头在冬至前,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屠人肩送至门,曰送元寳来。於是醃透风乾,以备敬神之用。’”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沪城 风俗,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寳鱼。先一日担鱼呼街巷,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谓送元寳。”
《漢語大詞典》:下牲
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级较低的牲畜,如特豕、特豚之类。礼记·杂记下:“ 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祀以下牲。’” 郑玄 注:“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 王肃 注:“当用大牢者用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