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补敝(補敝)
亦作“ 补弊 ”。 补救敝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至於 宣王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 文 武 之功业, 周 道粲然復兴。”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奉顺符讖,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復祖业。”
分類:补救
《漢語大詞典》:敝陋
破旧简陋;破烂。 宋 岳飞 《辞太尉第四札子》:“臣虽无他长,粗知义命,平居服食器用,每安於敝陋。” 明 李东阳 《景州庙学重修记》:“学有庙,岁久敝陋,存不过十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德州 李秋厓 言:尝与数友赴 济南 秋试,宿旅舍中,屋颇敝陋。”
《漢語大詞典》:衰敝
犹衰败。后汉书·儒林传论:“跡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歷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 清 戴名世 《〈浙江试牍〉序》:“侥倖者得志,而真才沦没,其文体由是大坏,而风俗人心亦趋於衰敝。”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这也表明时代的衰敝,连寄生虫及其巢穴都破败得不成样子了。”
分類:衰敝衰败
《漢語大詞典》:共敝
亦作“ 共弊 ”。 论语·公冶长:“ 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北齐书·唐邕传:“﹝ 显祖 ﹞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 唐 张籍 《赠殷山人》:“同袍还共弊,连轡每推先。”
《漢語大詞典》:敝坏(敝壞)
(1).疲惫衰竭。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今猥云裕民,而急州县若星火,视其敝坏如髦蛮,此诲使病民尔,非裕之也。”
(2).破旧衰败。 明 张居正 《请停止内工疏》:“或歷岁已久,敝坏当新,此事之不容已者也。”
《漢語大詞典》:舌敝
见“ 舌弊 ”。
《漢語大詞典》:舌弊
亦作“ 舌敝 ”。 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明史·吴道南传:“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
《高级汉语词典》:自敝
自己困败
《漢語大詞典》:破敝
亦作“ 破弊 ”。
(1).破坏损害。史记·苏秦列传:“ 齐宣王 卒, 湣王 即位,説 湣王 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 齐 而为 燕 。”
(2).破旧;破烂。北史·郑子翻传:“傲诞不自羈束,或有所之造,乘驴衣韀,破弊而往。”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和同辈在田间收穀,忽见路旁一人叩头乞食,衣裳破弊,面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童年约十四五,衣履破敝,而眉目极姣好。” 曹禺 《日出》第三幕:“屋子正面有两个门,一左一右,都通外院,各有一蓝布帘子来遮风,破敝不堪。”
《韵府拾遗 虞韵》:敝襦
张翥诗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漢語大詞典》:敝政
腐败的政治。 宋 文天祥 《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添注卫经历:“其蠹吏治害民生,真第一敝政。”
分類:腐败政治
《漢語大詞典》:救敝
同“ 救弊 ”。 后汉书·仲长统传:“或推前王之风,可行於当年;有引救敝之规,宜流於长世。”
《漢語大詞典》:刓敝
见“ 刓弊 ”。
《漢語大詞典》:刓弊
亦作“ 刓敝 ”。
(1).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宋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诗:“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小印﹞稜角刓敝,而篆文颇古雅有致。”
(2).凋敝。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余能理亡国之刓弊,愈膏肓之患难。”新唐书·窦建德传:“今水潦为灾,民力刓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况积习刓弊,又数十年。”
《漢語大詞典》:文敝
亦作“ 文弊 ”。 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復始, 周 秦 之閒,可谓文敝矣。”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又自 周 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 明 刘基 《〈苏平仲文集〉序》:“ 汉 兴,一扫衰 周 之文敝而返诸朴。”
分類:尚文弊害
《漢語大詞典》:积敝(積敝)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
《國語辭典》:蛊敝(蠱敝)  拼音:gǔ bì
积弊。《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杨泰之传》:「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漢語大詞典》:蛊弊(蠱弊)
亦作“ 蛊敝 ”。 事情积久形成的弊病。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蛊者,事有蛊弊而治之也。干父之蛊,迹似相违,意则在於承继其业,成父之美也。”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总揽威权,无牵於私,无夺於邪説,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元 王祯 农书卷四:“凡欲振发而飭其蛊弊,使之率作兴事耳。”
分類:积久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