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开化
铃铎
道教
兴文
典教
顺民
闭閤
由学
敷政
坐驰
仁化
化外
善化
偃草
俗化
《國語辭典》:开化(開化)  拼音:kāi huà
1.北方方言。冰雪融化解冻。
2.启发教化。《宋书。卷八一。顾觊之传》:「夫建极开化,树声贻则,典防之兴,由来尚矣。」
3.文化水准提高,各种知识发达进步。《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这二年我们南京倒也很开化的,外面的女学堂也不少。」
《國語辭典》:开化(開化)  拼音:kāi hua
北平方言:(1)果实等生长肥大。(2)心情舒展。
《漢語大詞典》:铃铎(鈴鐸)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國語辭典》:道教  拼音: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漢語大詞典》:兴文(興文)
(1).提倡文治,致力教化。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今 南郡 获白虎,亦偃武兴文之应也。”《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吏不催租,夜不闭门。百姓乐业,立学兴文。”
(2).有感而发之文。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南朝 齐 谢朓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讌嘉多暇日,兴文起渊调。”
《漢語大詞典》:典教
(1).典章教化。 汉 应玚 《文质论》:“建不刊之洪制,显 宣尼 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 周公 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新罗 君讶曰:‘吾以中国之人,尽闲典教,不谓尚有无知之俗者!’”
(2).主管教育。 明 刘基 《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 至正 九年, 永嘉 洪元诚 典教 富阳县 。”
《國語辭典》:顺民(順民)  拼音:shùn mín
1.顺从民心。《文选。钟会。檄蜀文》:「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2.顺天而无贪欲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
3.屈服在异族侵略压迫之下的人民。如:「朱舜水因为不愿意做满清的顺民,所以亡命于日本。」
《分类字锦》:闭閤(闭閤)
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月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延寿乃起听事劳谢令丞以下引见尉荐郡中翕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由学(由学)
礼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分类:由学教化
《國語辭典》:敷政  拼音:fū zhèng
施行政事。《诗经。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國語辭典》:坐驰(坐馳)  拼音:zuò chí
1.身不动而心神离散。《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2.神往。唐。刘禹锡〈汝州上后谢宰相状〉:「印绶所拘,不获拜谢。瞻望德宇,精诚坐驰。」
《漢語大詞典》:仁化
仁慈的教化。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扬仁化於宇内兮,尽肃恭於上京。”后汉书·爰延传:“后令 史昭 以为乡嗇夫,仁化大行。”南史·庾黔娄传:“先是县境多猛兽暴, 黔娄 至,猛兽皆度往 临沮 界,时以为仁化所感。” 宋 苏舜钦 《论五事》:“如此则大益仁化,无亏国风。”
分類:仁慈教化
《國語辭典》:化外  拼音:huà wài
政令教化所无法施行或施行不到的地方。如:「化外之民」。《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國語辭典》:善化  拼音:shàn huà
地名。隶属台南市善化区,曾文溪之西,面积约四十九平方公里。旧日以牛墟著称,现为公路交通中心,有纵贯铁路经过。
分類:教化
《國語辭典》:偃草  拼音:yǎn cǎo
1.草覆倒。《晋书。卷六○。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人民为居上位者所感化。《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國語辭典》:俗化  拼音:sú huà
风俗教化。《汉书。卷八。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