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散振
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
《漢語大詞典》:救抚(救撫)
救济安抚。尉缭子·守权:“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蠢妇无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廩救抚,则亦不能止矣。”
分類:救济安抚
《漢語大詞典》:正赈(正賑)
旧时指用国库钱、粮救济灾民。《清文献通考·赈济》:“﹝ 雍正 ﹞三十六年, 直隶 、 甘肃 、 江苏 、 山东 各属灾,均予正賑,加賑发库银五十万两。”
《漢語大詞典》:赈贫贷乏(賑貧貸乏)
救济穷人。新唐书·刘仁轨传:“賑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分類:救济穷人
《國語辭典》:赈款(賑款)  拼音:zhèn kuǎn
赈济用的款项。如:「这次水灾的赈款,已由相关单位拨给灾民。」
分類:救济款项
《國語辭典》:振穷恤寡(振窮恤寡)  拼音:zhèn qióng xù guǎ
救济穷困无依的人。《北史。卷四。魏肃宗孝明帝本纪》:「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國語辭典》:振穷恤贫(振窮卹貧)  拼音:zhèn qióng xù pín
赈济贫穷的人。《明史。卷一七一。王越传》:「睦旅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漢語大詞典》:恤嫠会(恤嫠會)
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卷中:“恤嫠会,专养寒苦孀居,月给口粮。”
《国语辞典》:怜贫恤苦(怜贫恤苦)  拼音:lián pín xù kǔ
同情救济贫穷孤苦的人。明。屠隆《彩毫记》第四出:「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
《国语辞典》:功济宇内(功济宇内)  拼音:gōng jì yǔ nèi
作用或能力足以救济整个天下。《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达人兼善,废己存爱,谋解时纷,功济宇内。」
《国语辞典》:济寒赈贫(济寒赈贫)  拼音:jì hán zhèn pín
救济清寒,帮助贫苦。《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国语辞典》:济世经邦(济世经邦)  拼音:jì shì jīng bāng
救济世人,治理国家。明。屠隆《䌽毫记》第一七出:「此行指望济世经邦,谁想竟成画饼?」
《国语辞典》:济弱扶危(济弱扶危)  拼音:jì ruò fú wéi
救济扶助弱小或遭到危难的人或国家。《隋唐演义》第四回:「更喜新娶妻张氏,奁中颇有积蓄,得以散财结交,济弱扶危。」也作「济弱扶倾」。
《国语辞典》:矜贫救厄(矜贫救厄)  拼音:jīn pín jiù è
怜悯贫困、救济受难的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崇百药》:「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国语辞典》:工业殖民地(工业殖民地)  拼音:gōng yè zhí mín dì
为救济失业贫乏,将失业者移居于某一指定地方,使其从事某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