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辨敏  拼音:biàn mǐn
口齿伶俐,言辞敏捷。宋。梅尧臣〈寄维扬许待制〉诗:「四坐稽颡叹辨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漢語大詞典》:察敏
聪明敏捷。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乐》,导之以,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
《漢語大詞典》:传敏(傳敏)
机敏。 宋 沈辽 《代人献利害书》:“朝廷以为它使者不足以总统其事,故建官焉,必择其通明传敏之人以任之。”
分類:机敏
《分类字锦》:潜机内敏(潜机内敏)
王褒太子太保中都公陆逞碑风鉴外明潜机内敏
分类:
《漢語大詞典》:巧敏
(1).花言巧语。荀子·臣道:“巧敏佞説,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韩诗外传》卷六:“故非有圣人之道,特以巧敏拜请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矣。故明君不道也。”
(2).灵巧敏捷。《淮南子·主术训》:“仁以为质,智以行之。两者为本,而加之以勇力辩慧,捷疾劬録,巧敏迟利,聪明审察,尽众益也。”
《漢語大詞典》:翘敏(翹敏)
聪慧,聪颖。 宋 叶适 《孺人周氏墓志铭》:“将别,小学子翘敏者,怀以果饵,储以方笔,或总其角,或束其带,顾恋依依,尤以夫人为有恩。”
分類:聪慧聪颖
《漢語大詞典》:讷言敏行(訥言敏行)
《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后以“訥言敏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伯父 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河 质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 唐 孙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昔 万石君 、 建陵侯 ,皆以訥言敏行,前史称为长者。” 宋 朱熹 《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國語辭典》:士敏土  拼音:shì mǐn tǔ
水泥。为英语cement的音译。参见「水泥」条。
分類:水泥
《國語辭典》:神经过敏(神經過敏)  拼音:shén jīng guò mǐn
称人的感觉过于敏感,多疑多惧,或对于某事物发生不必有的联想或过分的悬挂。
《漢語大詞典》:燃萁之敏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在其兄 曹丕 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后因以“燃萁之敏”喻文思敏捷。 宋 宁参 《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参见“ 煮豆燃萁 ”。
《國語辭典》: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萁,大豆的茎。三国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曹植便作〈七步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残。《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煮豆燃萁,比兄残弟。」也作「燃萁煮豆」。
《漢語大詞典》:谨谢不敏(謹謝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夏衍 《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
《國語辭典》:敬谢不敏(敬謝不敏)  拼音:jìng xiè bù mǐn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行的客气话。如:「对于你的好意,我实在敬谢不敏!」
《漢語大詞典》:敏博之学(敏博之學)
骈体文之别称。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然朝廷制誥,縉绅表启,犹不免作对,虽 欧 曾 王 苏 数大儒,皆奋然为之,终 宋 之世不废。谓之‘四六’,又谓之‘敏博之学’,又谓之‘应用’。”
分類:骈体文
《國語辭典》:敏感  拼音:mǐn gǎn
1.一种神经上的病态,对外界情况容易引起迅速而强烈的反应。
2.泛指心理、生理上超乎寻常程度的感受与反应。如:「你别太敏感,我不是在说你。」
3.尖锐的、容易引起是非的。如:「这话题太敏感,咱们暂时不谈。」
《漢語大詞典》:敏核(敏覈)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
分類:机敏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