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雠对(讎對)
亦作“讐对”。
(1).校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讐对,故往往皆有善本。” 鲁迅 《〈嵇康集〉序》:“更取 黄 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
(2).敌对。《华严经·十行品》:“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讎对。”
(3).对答;驳难。《隋书·经籍志一》:“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造杂难,拟为讎对,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説。” 明 李贽 《与友人书》:“中极玲瓏,外极朴实,数十人羣聚喧杂,讐对各得,傍不得以其间斗之使乱。”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上》:“彼野人未受教者,故不识造物何义,则多以消极之辞讎对,即其为无宗教一成矣。”
(1).校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讐对,故往往皆有善本。” 鲁迅 《〈嵇康集〉序》:“更取 黄 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
(2).敌对。《华严经·十行品》:“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讎对。”
(3).对答;驳难。《隋书·经籍志一》:“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造杂难,拟为讎对,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説。” 明 李贽 《与友人书》:“中极玲瓏,外极朴实,数十人羣聚喧杂,讐对各得,傍不得以其间斗之使乱。”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上》:“彼野人未受教者,故不识造物何义,则多以消极之辞讎对,即其为无宗教一成矣。”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