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故
八事。周礼·春官·占人:“以八卦占簭之八故。” 郑玄 注:“谓八事不卜而徒筮之也。”参见“ 八命 ”。
《漢語大詞典》:八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周礼·春官·大宗伯》:“八命作牧。” 郑玄 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於诸侯。”
(2).泛指朝廷重臣。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 雅 ,位登八命。”
(3).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 郑玄 注:“国之大事,待蓍龟而决者有八,定作其辞於将卜,以命龟也。 郑司农 云:‘征,为征伐人也;象,谓灾变云物,如众赤鸟之属,有所象似……与,谓予人物也;谋,谓谋议也;果,谓事成与不也;至,谓至不也;雨,谓雨不也;瘳,谓疾瘳不也。’”
《國語辭典》:扮故事  拼音:bàn gù shì
北方农民在年初农閒时,常组织游艺团,化妆到各村落表演,称作「扮故事」。
《國語辭典》:班荆道故(班荊道故)  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
班,布置。荆,楚地出产的木材。相传伍举和声子在郑国野外相遇,把荆条铺在地上,一起坐下吃东西,并谈回楚国的事。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叙旧情。也作「班荆道旧」、「班荆椒举」、「椒举班荆」。
《國語辭典》:班荆道旧(班荊道舊)  拼音:bān jīng dào jiù
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相叙旧。《宋书。卷九三。隐逸传。陶潜传》:「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也作「班荆道故」。
《國語辭典》:饱经世故(飽經世故)  拼音:bǎo jīng shì gù
经历许多世事的变化。形容处世经验丰富。如:「这位先生饱经世故,为人圆融练达。」
《漢語大詞典》:饱练世故(飽練世故)
同“ 饱諳世故 ”。 宋 叶适 《郭府君墓志铭》:“察 江 之言,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是足以断其父兄矣。”
《漢語大詞典》:饱谙世故(飽諳世故)
谓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宋 楼钥 《吴参议达观斋》诗:“ 吴侯 晚到东海滨,饱諳世故无戚欣。”
《國語辭典》:薄物细故(薄物細故)  拼音:bó wù xì gù
轻微细琐的事端。《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驩。」宋。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薄物细故,非害治之急者,为之法禁,月异而岁不同,为吏者至于不可胜记,又况能一二避之而无犯者乎?」
分類:微细
《漢語大詞典》:蹈故习常(蹈故習常)
见“ 蹈常习故 ”。
《漢語大詞典》:蹈常习故(蹈常習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 明 归有光 《〈尚书〉叙录》:“学者蹈常习故,漫不復有所寻省。”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二:“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亦作“ 蹈常袭故 ”、“ 蹈故习常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復有所寻者。” 清 黄宗羲 《〈张心友诗〉序》:“即 唐 之时,亦非无蹈常袭故充其肤廓而神理篾如者,故当辩其真与伪耳。”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漢語大詞典》:蹈常习故(蹈常習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 明 归有光 《〈尚书〉叙录》:“学者蹈常习故,漫不復有所寻省。”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二:“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亦作“ 蹈常袭故 ”、“ 蹈故习常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復有所寻者。” 清 黄宗羲 《〈张心友诗〉序》:“即 唐 之时,亦非无蹈常袭故充其肤廓而神理篾如者,故当辩其真与伪耳。”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國語辭典》:蹈常袭故(蹈常襲故)  拼音:dào cháng xí gù
因循故习,不知变通。清。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即唐之时,亦非无蹈常袭故,充其肤廓而神理篾如者。」
《漢語大詞典》:蹈常习故(蹈常習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 明 归有光 《〈尚书〉叙录》:“学者蹈常习故,漫不復有所寻省。”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二:“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亦作“ 蹈常袭故 ”、“ 蹈故习常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復有所寻者。” 清 黄宗羲 《〈张心友诗〉序》:“即 唐 之时,亦非无蹈常袭故充其肤廓而神理篾如者,故当辩其真与伪耳。”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漢語大詞典》:得故子
借故,故意。《西游记》第四九回:“ 八戒 正行,忽然打个躘踵,得故子把 行者 往前一摜,扑的跌了一跤。”
分類:借故故意
《漢語大詞典》:戴笠故交
谓贫贱之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香岩 、 倦圃 ,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竝与讌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参见“ 戴笠乘车 ”。
《漢語大詞典》:戴笠乘车(戴笠乘車)
古代 越 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 晋 周处 《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清 许宝善 《集贤宾·友砚斋》套曲:“莽天涯似星云散,问何时更戴笠乘车?”
《國語辭典》:鼎新革故  拼音:dǐng xīn gé gù
建立新制,革除旧弊。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君臣御政》:「御政之首,鼎新革故。」也作「革故鼎新」、「革旧鼎新」。
《國語辭典》:涤故更新(滌故更新)  拼音:dí gù gēng xīn
汰除旧的,改换新的。比喻重新开始。《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夫人之所以惧者,非朝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譬之昨死而今生,须从此涤故更新;再一馁,则不可为矣。」
分類:清除改换
《國語辭典》:持之有故  拼音:chí zhī yǒu gù
故,根据。持之有故指所持的见解有根有据。《荀子。非十二子》:「纵性情,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众愚。」
分類:立论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