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政刑
王政
政理
政绩
政化
政术
辅政
惠政
致政
机政
修政
政要
美政
郡政
共政
《漢語大詞典》:政刑
政令和刑罚。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新唐书·王缙传:“ 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 、 杜鸿渐 倡之也。” 清 恽敬 《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分類:政令刑罚
《漢語大詞典》:王政
(1).国君的政令。《礼记·丧大记》:“王政入於国。” 孔颖达 疏:“王政入於国者,谓王政令之事入於己国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徐勉书》:“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 清 孙枝蔚 《蜈蚣》诗:“花冠颇可备驱除,无论王政须多畜。” 郭沫若 《匪徒颂》:“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 克伦威尔 呀!”
(2).犹王道,仁政。《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赵岐 注:“言王能行王道者,则可无毁也。”《后汉书·张辅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
《漢語大詞典》:政理
(1).谓为政之道。鬼谷子·本经阴符:“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故当时政理清明,风俗淳厚。”
(2).谓有卓越的政绩。后汉书·张衡传:“ 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 、 韩信 ,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3).政治。管子·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理’下文作‘治’,此作‘理’者, 唐 人避讳,而后儒未订也。”
《國語辭典》:政绩(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漢語大詞典》:政化
政治和教化。《孔子家语·相鲁》:“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秘丞知海州》诗:“去去作守长,政化尚可为。” 明 宋濂 《〈汪右丞诗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寧,公则出持节鉞镇安藩方,入坐庙堂,弼宣政化。”
分類:政治教化
《漢語大詞典》:政术(政術)
政治方略。后汉书·安帝纪:“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政术甘疎诞,词场媿服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
《國語辭典》:辅政(輔政)  拼音:fǔ zhèng
匡辅政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和。」
《國語辭典》:惠政  拼音:huì zhèng
仁政。《北史。卷六七。柳敏传》:「及将还期,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物产候之于路。」
《國語辭典》:致政  拼音:zhì zhèng
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礼记。王制》:「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唐。李朝威《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辞官退休。《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也作「致事」。
《漢語大詞典》:机政(機政)
国家枢机政务。后汉书·卢植传:“时皇后父大将军 竇武 援立 灵帝 ,初秉机政,朝议欲加封爵。”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倏然朝廷走一封之传,升执事於严近,与诸公对掌机政,召和气於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谢方叔 、 吴潜 乞解机政,疏四上,不许。”
《漢語大詞典》:修政
(1).修明政教。管子·大匡:“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於诸侯矣。”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然御戎上策,莫先自治,愿修政以应天道。”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按 顺治 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 汤若望 ,进浑天球一座。”
(2).治理,统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夏桀 之居,左 河 济 ,右 泰 华 ,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 汤 放之。 殷紂 之国……修政不德, 武王 杀之。”
《國語辭典》:政要  拼音:zhèng yào
1.施政的要领、纲纪。《慎子。威德》:「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
2.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如:「各国政要都来参加会议,商讨要事。」
《國語辭典》:美政  拼音:měi zhèng
美德善政。《楚辞。屈原。离骚》:「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
《漢語大詞典》:郡政
一郡之政事。
分類:一郡政事
《漢語大詞典》:共政
共掌政事。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 了翁 在朝凡六月,前后二十餘疏,皆当世急务。帝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之,且言 了翁 知兵体国,乃命出视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和 商 王一同掌握国家大权的还有其他一些大族的族长…… 商 王 盘庚 曾经对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讲话,指出他们的祖先和 商 的先王有‘胥及逸勤’的‘共政’关系。”
分類:政事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