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庶政
大政
善政
军政
政令
报政
时政
参政
政府
知政
仁政
听政
政教
资政
有政
《國語辭典》:庶政  拼音:shù zhèng
国家的一切政务。《书经。周官》:「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漢語大詞典》:大政
(1).国家政务。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张説 独排 太平 之党……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
(2).犹善政。《国语·晋语八》:“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 韦昭 注:“大政,美大之政。”
《國語辭典》:善政  拼音:shàn zhèng
良善的政策法令。《孟子。公孙丑》:「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老残游记》第六回:「请教,已过的善政可有出类拔萃的事迹呢?」
《國語辭典》:军政(軍政)  拼音:jūn zhèng
1.军事政务。包括军队的建立,动员或复员的指导,军事编制、管制与徵用徵购的实施,以及员额、军事预算与装备的获得等。
2.军界与政界。
《國語辭典》:政令  拼音:zhèng lìng
政府所发布的命令,统称为「政令」。《荀子。致士》:「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淮南子。脩务》:「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漢語大詞典》:报政(報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为 鲁公 。 鲁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鲁 ,三年而报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迟也?’ 伯禽 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念外臺报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徐良彦母丁氏加赠恭人制》:“迨报政于南国,已弃养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报政逾十年,令闻昭四方。”
《國語辭典》:时政(時政)  拼音:shí zhèng
1.因时施政的原则。《左传。文公六年》:「不告闰朔,弃时政也。」
2.当时的政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等传。论曰》:「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
《國語辭典》:参政(參政)  拼音:cān zhèng
1.参与政事。如:「学者参政,可以提高问政品质。」
2.职官名。参知政事的简称。参见「参知政事」条。
《國語辭典》:政府  拼音:zhèng fǔ
1.唐宋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为「政府」。《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二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选事悉委侍郎宋遥、苗晋卿。」《宋史。卷三一九。列传。欧阳脩》:「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2.国家行政机关的总称,为近代国家构成要素之一。
《漢語大詞典》:知政
(1).为政。谓主持政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产 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国语·周语中:“若是而知 晋国 之政, 楚 越 必朝。” 韦昭 注:“知政,谓为政也。”韩非子·说林下:“君长自知政,公无事矣。”
(2).明察政事。《礼记·乐记》:“审乐以知政。” 郑玄 注:“听乐而知政之得失。”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國語辭典》:仁政  拼音:rén zhèng
仁德的政治。《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國語辭典》:听政(聽政)  拼音:tìng zhèng
治理政事。《礼记。玉藻》:「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左传。僖公九年》:「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也作「听事」。
《國語辭典》:政教  拼音:zhèng jiào
1.政治与教化。《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2.政治与宗教。如欧洲历史上有「政教冲突时代」。
《國語辭典》:政教合一  拼音:zhèng jiào hé yī
统理政治与宗教两权的政治制度。如中国大陆的西藏及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均采此制。
《國語辭典》:资政(資政)  拼音:zī zhèng
1.古代官名。如宋代所设的资政殿大学士、金代所设的资政大夫。
2.总统府专设的顾问。由总统遴聘勋高望重的人士担任,聘期不得逾越总统任期。资政对国家大计,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资询。依法有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无给职者不得逾十五人。
《漢語大詞典》:有政
(1).政事;政治。有,助词。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2).有政事。论语·子路:“ 冉子 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3).指有善政。 章炳麟 《訄书·订文》:“是故国有政者,其伦脊必析,纲纪必秩,官事民治日以孟晋,虽欲文之不孟晋,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