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霄旰
宵衣旰食。霄,通“ 宵 ”。旧时用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赤城堡》:“﹝ 郑汝璧 《创虏歌》﹞ 幕南 部落日招呼, 安兔 诸羌颇精悍。公然南牧躪秋原,致令西顾勤霄旰。”
分類:帝王政事
《漢語大詞典》:投签(投籤)
谓帝王勤于政事。语出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於殿中,乃勑送者必投籤於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既无吠乎投籤,每夙兴于晓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传箭闻严鼓,投籤见拊床。”
分類:帝王政事
《漢語大詞典》:谋政(謀政)
谋划政事。 白桦 《吴王金戈越王剑》第四场:“ 范蠡 ,你呀你!除了为 越王 谋政,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丝斩不断的儿女情长。”
分類:谋划政事
《漢語大詞典》:陈政(陳政)
谓论述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周振甫 注:“ 刘勰 把述经叙理曰论,为四体;一是论政治,二是论经文,三是论史,四是论文。”
分類:论述政事
《漢語大詞典》:寝阁(寢閣)
(1).古代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崇政殿 宿卫士作乱於殿前,杀伤四人,取準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閤在何处?’宫人不对,杀人。”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陛下比者寝閤之命,圣断已坚,咸谓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
(2).搁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顷 江 南岁饥,贷种粮数十万斛,且屡经寝阁,而转运司督索不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
《漢語大詞典》:勤倦
犹倦勤。指皇帝倦于政事或居于高位的官员辞官告退。旧唐书·玄宗纪论:“上乃务清浄,事薰修,留连 轩后 之父,舞咏 伯阳 之説,虽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
《國語辭典》:大堂  拼音:dà táng
1.官衙中的治事厅堂。如:「大堂之上竟敢胡言乱语。」
2.下属对主管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七回:「切记先帝宏治十三年,晚生在工部大堂刘大老爷家扶乩。」
《漢語大詞典》:兼政
兼治政事。旧指士人为官。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论:“古之为士,将以兼政。可则进,不可则止,量分受官,分极则身退矣。”
《漢語大詞典》:典牧
谓主管一方政事。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为三公,典牧州郡,田亩不增。”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彼豪门著姓,典牧方州。”
分類:主管政事
《漢語大詞典》:政德
(1).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
(2).端正的德行。《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漢語大詞典》:赭案
皇帝批答公文、处理政事的赤色长桌。 唐 杜牧 《李甘诗》:“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宋 沈遘 《七言雄州遇唐子方奉使还奉赠》:“昔初并命银臺下,今独先还赭案前。”
《漢語大詞典》:小治
(1).小的政事。周礼·天官·冢宰:“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
(2).略有政绩。史记·秦本纪:“夫自上圣 黄帝 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3).进行小规模的治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士人有‘ 漳河 小治则小决,大治则大决’之语。”
《漢語大詞典》:天牧
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书·吕刑:“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 孔 传:“主政典狱,谓诸侯也。非汝惟为天牧民乎?”
《國語辭典》:总务(總務)  拼音:zǒng wù
1.总管事务。《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虽西汉以二府分理,东京以三公总务。」
2.机关学校中负责文书庶务、财产管理等行政事务的单位。
3.负责总管事务的人。如:「他在学校当总务。」
《國語辭典》:副官  拼音:fù guān
职官名。军事机关协助首长办理一般行政等事宜的助理人员。《清史稿。卷一一九。职官志六》:「陆军部……军医、军法六司,各司长一人,副官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