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事统(事統)
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
《漢語大詞典》:缺政
缺失的政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这些人各有所长,都能直言谏诤,补救缺政。”
分類:缺失政事
《漢語大詞典》:纶经(綸經)
犹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漢語大詞典》:议堂(議堂)
议论政事之堂。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议堂犹集凤, 贞观 是元龟。”
《漢語大詞典》:贾生涕(賈生涕)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漢語大詞典》:了事痴(了事癡)
犹言办事迷。指醉心政事。语出《晋书·傅咸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復为快耳!” 宋 杨万里 《冬暖》诗:“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 宋 陆游 《冬日》诗:“幸是原无了事痴,偷闲聊復学儿嬉。” 宋 陆游 《题直舍壁》诗:“文书那得废哦诗,羞作羣儿了事痴;付与后人评此老,一丘一壑过 元规 。”
《漢語大詞典》:禁固
禁锢,禁止做官或参与政事。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兴 免官, 稜 坐禁固。”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人道絶绪,禁固明时。” 李善 注:“錮与固通。”晋书·温峤传:“时制 王敦 纲纪除名,参佐禁固。”
《漢語大詞典》:操剸
操刀细割。比喻认真处理政事。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重委操剸,鋩刃益精。”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为尔正名,无吝操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如臣孤微,岂合操剸,徒以副陛下振用,明时至公,是以不听嘱论,坚收沉滞。”参见“ 操刀伤锦 ”。
《國語辭典》:操刀伤锦(操刀傷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春秋时,郑国子皮想重用年轻、阅历少的尹何为邑大夫,使其学习治国法。但子产反对,以舍不得将美锦绸拿去学习裁缝,却舍得用才浅者去治理邑都,是轻百姓重锦绸的做法来劝谕子皮。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后比喻将权力授予才能、经历薄弱者,必招致失败。北魏。温子升〈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漢語大詞典》:豫政
参与政事。豫,通“ 与 ”。后汉书·爰延传:“尚书令 陈 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
分類:参与政事
《漢語大詞典》:要政
重大的政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积穀所以备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把音乐不仅视为自我修养和对于门人弟子的情操教育的工具,而且把它的功用扩大起来,成为了治国平天下的要政。”
《漢語大詞典》:明王梦(明王夢)
指 殷高宗 武丁 因梦得 傅说 为相,使摄政事。 唐 李乂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祗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漢語大詞典》:烦几(煩幾)
繁杂的政事。 宋 曾巩 《使相制》:“浸更岁时,休有功烈,而屡形恳请,愿避烦几。”
分類:繁杂政事
《漢語大詞典》:调羹鼎(調羹鼎)
喻治理政事。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囊中黄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斗牛,调羹鼎,济川舟,云龙风虎岂难投。”参见“ 调羹 ”、“ 调鼎 ”。
《漢語大詞典》:疵政
(1).非议政事。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 许 ( 许州 )军强雄,且撑剧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习为循常。”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以疾作引归,杜门不事私謁,郡邑大夫造请,必为指詰疵政,靡不屈服。”
《漢語大詞典》:王机(王機)
朝廷的政事。 汉 崔駰 《司徒箴》:“乾乾夕惕,靡怠靡违。恪恭尔职,以勤王机。”
分類:朝廷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