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5,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横流
容与
放浪
放怀
乱流
空疏
骀荡
自放
放心
酒色
漫浪
恣意
流浪
肆行
野心
《國語辭典》:横流(橫流)  拼音:hèng liú
1.水四处漫溢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2.形容涕泪纵横交流。《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于是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
3.比喻灾祸、动乱。唐。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复宗社于坠地,救涂炭于横流。」
《國語辭典》:容与(容與)  拼音:róng yǔ
1.徘徊犹疑。《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文选。班昭。东征赋》:「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2.安閒自得。《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隆中三顾客〉词:「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國語辭典》:放浪  拼音:fàng làng
行为不加检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明日一夥道士,轻衫短帽,装束做少年子弟,登舟放浪。」也作「放荡」。
《國語辭典》:放怀(放懷)  拼音:fàng huái
1.任情纵意,放宽胸怀。唐。温庭筠秋日〉诗:「投迹倦攸往,放怀志所执。」
2.宽心。如:「这件事情你可以放怀。」
《國語辭典》:乱流(亂流)  拼音:luàn liú
1.气象学上指大气当中局部性的不稳定运动,包括涡流及气流的垂直运动,会在瞬间产生极为紊乱的起伏变化。
2.不循常道的流动。唐。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3.横渡江河。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4.乱逆之辈、奸佞小人。《楚辞。屈原。離骚》:「固亂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國語辭典》:空疏  拼音:kōng shū
空虚、空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
《國語辭典》:骀荡(駘蕩)  拼音:dài dàng
1.广大。《玉篇。马部》:「骀荡,广大意。」
2.放荡、纵放。《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3.景色舒放。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
4.态度安详。《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
《漢語大詞典》:自放
(1).自我放纵;摆脱礼法的约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世人闻 戴叔鸞 、 阮嗣宗 傲俗自放,见谓大度,而不量其材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学之。”新唐书·王琚传:“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辽史·阿古只传:“少卓越,自放不覊。” 明 宋濂 《抱瓮子传》:“与其彊情而徇世,寧若任真以自放也。”
(2).自我放逸。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 豫且 ,白虵自放, 刘季 害之:愿少留意。”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於此,转困穷甚,思自放於 伊 潁 之上,当亦终得之。” 宋 苏舜钦 《浩然堂记》:“予观世之仕禄者,奔趋竭蹷,皇皇乎病日月之速,亡须臾之闲以自放,顾安肯弃其貲装,易清泠深僻之地而为之敌也。” 明 唐顺之 《王思东像赞》:“尊酒竹石者其所以自放而为逸也。”
(3).自骋其才气。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李杜诗优劣论》:“ 杜甫 於 白 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至於天才自放,非 甫 可到也。”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王参政慎中》:“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儒林口实。” 章炳麟 《书苏元瑛事》:“尤善画,以艺文自放。”
《國語辭典》:放心  拼音:fàng xīn
1.放恣、放散之心。《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开拓胸襟。唐。王维瓜园〉诗:「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3.安心。《水浒传》第八回:「官人放心,多是五跍路,少便两程,便有分晓。」《英烈传》第二二回:「半月之内,救兵必到,尔辈皆宜放心。」
《漢語大詞典》:放心解体(放心解體)
指人心离散、瓦解。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 攸 ”。
《國語辭典》:酒色  拼音:jiǔ sè
1.酒和女色。《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三国演义》第二○回:「公乃国之至戚,犹自殢于酒色,而不思讨贼,安得为皇家救难扶灾之人乎!」
2.饮酒后脸上所现的颜色。《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
3.酒的颜色。唐。岑参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诗:「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乾。」
《國語辭典》:漫浪  拼音:màn làng
散漫放任,不受拘束。唐。元结游潓泉示泉上学者〉诗:「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宋。苏轼 过海得子由书诗:「萧疏悲白发,漫浪散穷愁。」
《國語辭典》:恣意  拼音:zì yì
纵心、任意。《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南唐。李煜〈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词:「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國語辭典》:流浪  拼音:liú làng
1.飘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宋。苏轼〈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苍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2.指放浪、放纵。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國語辭典》:肆行  拼音:sì xíng
任意妄为。如:「肆行无度」、「肆行劫掠」。《左传。昭公二十年》:「肆行非度,无所还忌。」
《國語辭典》:野心  拼音:yě xīn
1.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凶暴、放纵难以驯服的心性。《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游记》第四三回:「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后多指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