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自放
(1).自我放纵;摆脱礼法的约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世人闻 戴叔鸞 、 阮嗣宗 傲俗自放,见谓大度,而不量其材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学之。”《新唐书·王琚传》:“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辽史·阿古只传》:“少卓越,自放不覊。” 明 宋濂 《抱瓮子传》:“与其彊情而徇世,寧若任真以自放也。”
(2).自我放逸。《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 豫且 ,白虵自放, 刘季 害之:愿少留意。”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於此,转困穷甚,思自放於 伊 潁 之上,当亦终得之。” 宋 苏舜钦 《浩然堂记》:“予观世之仕禄者,奔趋竭蹷,皇皇乎病日月之速,亡须臾之闲以自放,顾安肯弃其貲装,易清泠深僻之地而为之敌也。” 明 唐顺之 《王思东像赞》:“尊酒竹石者其所以自放而为逸也。”
(3).自骋其才气。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李杜诗优劣论》:“ 杜甫 於 白 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至於天才自放,非 甫 可到也。”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王参政慎中》:“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儒林口实。” 章炳麟 《书苏元瑛事》:“尤善画,以艺文自放。”
(2).自我放逸。《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 豫且 ,白虵自放, 刘季 害之:愿少留意。”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於此,转困穷甚,思自放於 伊 潁 之上,当亦终得之。” 宋 苏舜钦 《浩然堂记》:“予观世之仕禄者,奔趋竭蹷,皇皇乎病日月之速,亡须臾之闲以自放,顾安肯弃其貲装,易清泠深僻之地而为之敌也。” 明 唐顺之 《王思东像赞》:“尊酒竹石者其所以自放而为逸也。”
(3).自骋其才气。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李杜诗优劣论》:“ 杜甫 於 白 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至於天才自放,非 甫 可到也。”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王参政慎中》:“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儒林口实。” 章炳麟 《书苏元瑛事》:“尤善画,以艺文自放。”
《國語辭典》:野心 拼音:yě xīn
1.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凶暴、放纵难以驯服的心性。《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游记》第四三回:「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后多指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