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齿录(齒錄)  拼音:chǐ lù
1.列入、收录。《北史。卷六。齐世宗文襄帝本纪》:「请旧勋灼然未蒙齿录者,悉求旌赏。」
2.科举时代将同登一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书,称为「齿录」。也称为「同年录」。
《漢語大詞典》:抄内
收录。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
分類:收录
《漢語大詞典》:筌拾
犹收录。南齐书·百官志:“其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览者易知,不重述也。”
分類:收录
《國語辭典》:录用(錄用)  拼音:lù yòng
录取人才,加以任用。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國語辭典》:不齿(不齒)  拼音:bù chǐ
1.羞与为伍。如:「他的作为,令人不齿。」
2.不录用。《书经。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汉。孔安国。传:「罪轻故退为众人,三年之后乃齿录,封为霍侯。」《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汉。郑玄。注:「齿犹录也。」
3.周代官分九等称「九命」,三命官参加乡饮因尊贵而可以不按年龄顺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称为「不齿」。《周礼。地官。党正》:「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漢語大詞典》:藏名
(1).隐匿名声。 南朝 梁 简文帝 《七励》:“卖药无藏名之老, 河 泗 无洗耳之翁。” 唐 李白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 青莲居士 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年。”
(2).谓收录其名。新唐书·代宗纪:“给功臣铁券,藏名于太庙,图形于 凌烟阁 。”
《國語辭典》:收用  拼音:shōu yòng
1.收纳任用。《墨子。非攻中》:「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2.主人收纳婢女使侍枕席,称为「收用」。《金瓶梅》第一回:「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
《國語辭典》:存录(存錄)  拼音:cún lù
1.登录以备忘。《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
2.抚恤并且录用。《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
《漢語大詞典》:失收
(1).指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 南朝 梁 萧统 《请停吴兴等三郡丁役疏》:“所闻 吴兴 累年失收,民颇流移。 吴郡 十城,亦不全熟。”《人民日报》1972.10.8:“那一年,这个队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旱,晚稻全部失收。”
(2).该收录而未收录。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查‘东瀛’有 河世寧 者,曾録《御制〈纂〉全唐诗》失收之诗,为《全唐诗逸》七卷,内有该《窟》诗数首。”
《漢語大詞典》:还音(還音)
(1).犹音译。 钱仲联 《黄遵宪年谱》:“第一为造新字,次则假借,次则附会,次则謰语,次则还音,又次则两合。”注:“凡译意则遗词,译表则失里,又往往径用译音,如波罗密、般若之类。”
(2).把收录的声音信号重新还原为声音。《人民日报》1981.2.26:“有的厂生产的拷片尺寸有差异,录音带还音不清晰,画幅影像模糊。”
《漢語大詞典》:品录
品鉴收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
分類:收录
《國語辭典》:选录(選錄)  拼音:xuǎn lù
选择收录。如:「这一本是唐诗的选录。」
《漢語大詞典》:选收(選收)
选择收录。《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它只收汉语的一般字、词,适当选收百科词目。”《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着重选收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和通行范围较广的普通专科词语。”
分類:选择收录
《漢語大詞典》:逸象
(1).奔走的象。后汉书·五行志五:“ 桓帝 延熹 五年四月,惊马与逸象突入宫殿。”
(2).指周易未收录的象辞。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刊 辅嗣 ( 王弼 )之野文,补 康成 ( 郑玄 )之逸象。”
分類:奔走收录
《漢語大詞典》:援拾
提携收录。旧用为缔姻时女方对男家同意订婚的谦词。太平广记卷四二九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申屠澄》:“ 澄 愕然叹曰:‘小娘子明慧若此,某幸未昏,敢请自媒如何?’翁曰:‘……颇有过客,以金帛为问,某先不忍别,未许。不期贵客又欲援拾,岂敢惜,即以为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