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攘步
犹言挺身而出。宋书·吴喜传:“ 竺超之 闻四方反叛,人情畏贼,无敢求朝廷行者,乃慨然攘步,随 喜 出征,为其军副。”
《漢語大詞典》:攘伐
侵夺交战。庄子·渔父:“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
分類:侵夺交战
《漢語大詞典》:攘衽
揭起衣襟。奋起貌。
分類:衣襟奋起
《漢語大詞典》:攘手
犹攘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 关 东稍定, 陇 蜀 已清,其猛夫扞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 卫 霍 之事。”参见“ 攘臂 ”。
《國語辭典》:攘臂  拼音:ráng bì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动奋起的样子。《孟子。尽心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晓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与你当官休去!』」
《韵府拾遗 萧韵》:攘妖
汉书五行志武丁恐骇谋于忠贤修德而正事内举傅说授以国政外伐鬼方以安诸夏故能攘木鸟之妖致百年之寿注师古曰攘却也
《漢語大詞典》:攘狱(攘獄)
拒捕。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贾公彦 疏:“ 玄 谓‘攘犹却也,却狱者,言不受也’者,谓人有罪过,官有文书追摄,不肯受者。”
《韵府拾遗 支韵》:攘丝(攘丝)
宋九嘉诗攘丝夺麦人争路
《漢語大詞典》:进攘(進攘)
见“ 进让 ”。
《漢語大詞典》:进让(進讓)
(1).亦作“ 进攘 ”。进取与谦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进让之道,何其爽与?”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进, 周 也。让, 汉 也。言 周 未可封禪而封禪为进, 汉 可封禪而不封禪为让也。” 司马贞 索隐:“言 周 未可封而封, 汉 可封而不封,为进让之道皆差之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进攘之道,何其爽与?”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也。”梁书·张率传:“进让殊事,岂非帝者之弥文哉?”
(2).谓向上表示谦让。陈书·姚察传:“又詔授祕书监,领著作如故,乃累进让,竝优荅不许。” 唐 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其 德 棣 两州,以卿进让,元欲於卿亲属之内,选授一人。”
《漢語大詞典》:搅攘(攪攘)
扰乱。《西游记》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分類:扰乱
《漢語大詞典》:恇攘
恐惧慌乱。 唐 颜真卿 《李光弼碑铭》:“ 天寳 末造, 河 朔恇攘。”
分類:恐惧慌乱
《分类字锦》:禦攘冰霜(禦攘冰霜)
柳宗元送崔群序贞松产于岩岭高直耸秀条畅硕茂粹然立于千仞之表和气之发也禀和气之至者必合以正性于是有贞心劲质用固其本禦攘冰霜以贯岁寒故君子仪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证父攘羊(證父攘羊)
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典出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至若盛矜於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
《國語辭典》:争权攘利(爭權攘利)  拼音:zhēng quán ráng lì
争取权势,夺取利益。如:「他们表面上相处融洽,实际上却是争权攘利,怨隙频生。」也作「争权夺利」。
《國語辭典》:争权夺利(爭權奪利)  拼音:zhēng quán duó lì
争取权势、夺取利益。如:「如果大家都争权夺利,国家就不会进步。」也作「争权攘利」。
《韵府拾遗 阳韵》:振攘
易林羿张乌号彀射天狼鼓钟不鸣将军振攘
《漢語大詞典》:逊攘(遜攘)
见“ 逊让 ”。
《漢語大詞典》:逊让(遜讓)
亦作“ 逊攘 ”。 犹谦让。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晋书·殷浩传:“适足以明逊让之风,弘优贤之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牛氏 善諫其父,克相其夫,罔怀嫉妒之心,实有逊让之美。”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
分類:逊让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