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扳援
(1).攀附;依附。 汉 严忌 《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无因缘毫髮之扳援,有积累丘山之忌嫉。” 清 唐甄 《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
(2).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 唐 陆龟蒙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 宋 苏辙 《许州留别顿主簿》诗:“归路逢僧蹔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践履。”
(3).挽留。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4).援引;引以为例。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此宅以有家庙家塾……势不得不从濶大。以后子孙出居,每宅宽只许五楹,深约三四进,勿妄扳援此宅规制。”
(2).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 唐 陆龟蒙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 宋 苏辙 《许州留别顿主簿》诗:“归路逢僧蹔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践履。”
(3).挽留。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4).援引;引以为例。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此宅以有家庙家塾……势不得不从濶大。以后子孙出居,每宅宽只许五楹,深约三四进,勿妄扳援此宅规制。”
《漢語大詞典》:缘附(緣附)
攀附;依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其侧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经无量劫无量年百千万之火爆……而后草木鸟兽生焉,人於是得缘附而居焉,食焉。”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八:“凡此十者,皆犖犖大端,人所共见。其他苛细及缘附而生者,尚不悉计。”
《國語辭典》:因缘(因緣) 拼音:yīn yuán
1.机会。《史记。卷一○四。田叔传》:「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是因缘了,时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漢語大詞典》:自结(自結)
主动攀附、缔交。《宋书·恩倖传·阮佃夫》:“朝士贵贱,莫不自结,而矜傲无降意,入其室者,唯 吴兴 沈勃 、 吴郡 张澹 数人而已。”《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自 璋 镇 东川 ,未尝与 知祥 通问,於是 璋 始遣人求婚以自结。”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义自结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