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李搔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 【介绍】: 北齐赵郡柏人人,字德况。李元忠子。有才艺,通音律博弈之属。曾采诸声,别造一器,号“八弦”,为时所称。起家司徒行参军,累迁河内太守。官至尚书仪曹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64 【介绍】: 北齐渤海蓨人,字仲藻,小名搔。封隆之子。仕魏,由秘书郎中累迁金紫光禄大夫。魏孝武帝末,斛斯椿用事,子绘与父俱弃官还。东魏孝静帝时,累迁平阳太守,开晋州北界霍太山旧号千里径之东路,便于军民。历大行台吏部郎中、渤海太守、合州刺史等,晓达政事,长于绥抚。北齐文宣帝时,仕至仪同三司、祠部尚书。
全北齐文·卷六
子绘字仲藻,渤海蓨人,魏尚书右仆射隆之次子,小名搔,为神武开府主簿,随府转丞相主簿,加伏波将军,除通直常侍左将军,领中书舍人,加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孝静初兼给事黄门侍郎,除卫将军、平阳太守,加散骑常侍,征补大行台吏部郎中;文襄统事,以为渤海太守,加骠骑将军,天保初除太尉长史,历海州、合州、郑州刺史,徵为司徒左长史,乾明初转大司农,除魏尹,皇建中加骠骑大将军,太宁中迁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历七兵尚书,转祠部尚书,河清三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简。
《漢語大詞典》:搔耙
见“ 搔把 ”。
《漢語大詞典》:搔把
亦作“ 搔爬 ”。亦作“ 搔耙 ”。 谓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之一:“饱竟快搔把,筋骸无检束。”把,一本作“ 爬 ”。 宋 黄庭坚 《代书》:“刺头簿领中,蚤蝨废搔爬。” 清 龚自珍 《寒月吟》:“挽鬚搔爬之,磨墨揄揶之。” 郁达夫 《出奔》五:“ 钱时英 到这时才放声叹了一口气,向头上搔耙了许多回。”
分類:指爪
《高级汉语词典》:搔背扒子  拼音:sāo bèi pá zǐ
形状像手,装在杆的一端,用来搔自己的背的一种用具
《国语辞典》:搔耳捶胸  拼音:sāo ěr chuí xiōng
抓耳朵、捶胸膛。形容焦躁悔恨的模样。《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漢語大詞典》:搔瓜
战国 时 梁 大夫 宋就 为边县令,其地与 楚 相邻。 梁 楚 两亭皆种瓜; 梁 人勤灌,瓜美; 楚 人懒灌,瓜恶。 楚 人妒忌,夜偷搔之,致使瓜有死焦者。 梁 人因欲报复, 宋就 不许,且令人夜灌 楚 瓜,使之亦美。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后因用为以德报怨之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扑枣听隣家,搔瓜任边邑。”
《漢語大詞典》:搔摸
犹言呵痒。 茅盾 《子夜》一:“ 林佩珊 吃吃地笑着,保护住自己的顶怕搔摸的部分,一步一步往后退。”
《国语辞典》:搔首踟蹰(搔首踟蹰)  拼音:sāo shǒu chí chú
以手抓头,来回徘徊不定。形容心情焦虑著急。《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猾吏为奸》:「苟有得,则怡然长熽。或未会意,则搔首踟蹰。」
《國語辭典》:搔首弄姿  拼音:sāo shǒu nòng zī
形容故意卖弄风情。清。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昧于诗之正变,而徒掇拾古今诸家之片词琐语,描头画角,搔首弄姿。」也作「搔头弄姿」。
《國語辭典》:搔头弄姿(搔頭弄姿)  拼音:sāo tóu nòng zī
搔,用手指梳理;弄,卖弄。「搔头弄姿」原指修饰仪容。后指故作姿态,卖弄风情。今或指女子卖弄风情,取媚他人。《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五。尸香二则之一》:「秀姑不从,乃遣所嬖某作饵,搔头弄姿,为蛊惑计。」清。陈其元《庸閒斋笔记。卷一○。游泰西花园记》:「乃自同治纪元后,外国妓女亦泛海而来,搔头弄姿,目挑心招,以分华娼头缠之利。」也作「搔首弄姿」。
《國語辭典》:搔首弄姿  拼音:sāo shǒu nòng zī
形容故意卖弄风情。清。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昧于诗之正变,而徒掇拾古今诸家之片词琐语,描头画角,搔首弄姿。」也作「搔头弄姿」。
《漢語大詞典》:老虎头上搔痒(老虎頭上搔癢)
比喻胆大妄为。 蔡东藩 《后汉通俗演义》第三三回:“惟 竇宪 前杀 郅寿 ,后杀 乐恢 ,威焰逼人,炙手可热,还有何人不顾生死,再去老虎头上搔痒?” 鲁迅 《呐喊·药》:“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分類:胆大妄为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
隔靴搔痒
【俗语佛源】
不透彻,不贴切,抓不住要点,无济于事,谓之「隔靴搔痒」。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此语本于《五灯会元》卷八:「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契稳)师曰: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