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持握
执持。 宋 梅尧臣 《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诗:“沉香细榦天通中,束毫为呼 诸葛 翁;久从海上厌持握,乞与 阮籍 书途穷。”
分類:执持
《漢語大詞典》:扑握(撲握)
(1).脚毛丛生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戏答》:“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2).兔的代称。 宋 陆游 《赠湖上父老十八韵》:“已遣买扑握,亦可致噞喁。”参见“ 扑朔 ”。
分類:丛生
《國語辭典》:扑朔(撲朔)  拼音:pū shuò
1.指雄兔脚毛蓬松。一说为四脚爬搔或跳跃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兔的代称。宋。苏轼〈游径山〉诗:「寒窗暖足来扑朔,衣钵咒水降蜿蜒。」
分類:蓬松
《骈字类编》:外握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诗 墨宣外握催飞诏,草布深恩促换题。
《漢語大詞典》:握铅(握鉛)
见“ 握铅抱槧 ”。
《漢語大詞典》:握铅抱椠(握鉛抱槧)
语本西京杂记卷三:“ 扬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握铅抱槧”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 清 冯桂芬 《苏州试院记》:“ 同治 初元……勘定 苏州 ,復次第削平 常 、 镇 、 湖 、 嘉 诸郡县,千里敉安,握铅抱槧之士散之四方者,至是咸归里。”亦省作“ 握槧 ”、“ 握铅 ”。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以世之多故,握槧之不可以苟,未及事事,而齿髮固已衰矣。”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它日残喘稍苏,校刻先人遗书毕,当再鼓握铅之气。”
《漢語大詞典》:握守
把守。 陈春生 《庚子惠州起义记》:“闻会党亦有众二千五百人,握守距 淡水 约十里之 白良沙 。” 郭孝成 《广东光复记》:“徧布兵勇,握守各路口,预备与陆军开战。”
分類:把守
《漢語大詞典》:运握(運握)
转动在手掌中。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阳燧在掌而太阳火,方珠运握而少阴水,类感之也。”
《漢語大詞典》:紧握
紧紧地拿在手里。例如:紧握手中枪。
《國語辭典》:柔握  拼音:róu wò
手的美称。晋。陶渊明〈闲情赋〉:「愿在木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
《韵府拾遗 先韵》:握荃
李纲含笑花赋信色香之俱美何扈芷而握荃
《漢語大詞典》:握齱
拘束、局促貌。
分類:拘束局促
《骈字类编》:上握
仪礼大夫之矢则兼束之以茅上握焉注握谓中央也束之之处在中央手握处之下使握在上则去镞近而去羽远取之便易也
《漢語大詞典》:握沐
见“ 握沐吐飱 ”。
《漢語大詞典》:握沐吐飧
犹言握发吐哺。新唐书·张玄素传:“ 周公 资圣人,而握沐吐飱,下白屋,况下 周公 之人哉!”亦省作“ 握沐 ”。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自 北地 、 济南 以峻峭遇物,古人握沐之风,几於永絶。”
《漢語大詞典》:握刀纹(握刀紋)
掌纹的一种。相术谓主凶恶,好杀。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脸上生那歹鬭毛,手内有那握刀纹。”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是杀人处,不教别人去,则教 李顺 去。哥也,偏怎生我手里有握刀纹?”
分類:相术凶恶
《分类字锦》:握日
海录碎事燕昭王好神仙仙人甘需与王登握日之台
分类:
《漢語大詞典》:绾握(綰握)
掌握。《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分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