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遂过(遂過)
顺成过失;掩饰过失。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王 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唐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若戏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过也。”
《漢語大詞典》:销弭(銷弭)
(1).消除。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有畏天之言,无畏天之实,皆不足以销弭变故,导迎吉祥。” 吴虞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其于销弭犯上作乱之方法。惟恃孝弟以收其成功。”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是乃解决人口问题之正当途径,销弭战争惨象之根本方策也。”
(2).谓掩饰真情,化有为无。 清 林则徐 《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若 崖州 协 海口 营,仅有缴枪,并无获土,均属聊且塞责,难免销弭纵容。”
《漢語大詞典》:饰说(飾説)
(1).虚饰之辞。战国策·赵策四:“ 虞卿 闻之,入见王,王以 楼缓 言告之。 虞卿 曰:‘此饰説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讔:“及 优旃 之讽漆城, 优孟 之諫葬马,并譎辞饰説,抑止昏暴。”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佛肉眼见四十里》:“俗僧饰説,大非经旨。余故録其説而辨之。”
(2).虚饰其辞,托辞掩饰。汉书·夏侯胜传:“ 胜 从父子 建 字 长卿 ,自师事 胜 及 欧阳高 ,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説。”《旧唐书·郭子仪传》:“岂唯天道助顺,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饰説。”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巧辨饰説,言悲貌蹙,或舍其所脩,而小人是从。”
《漢語大詞典》:藻藉
(1).文饰,掩饰。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卢质 虽或纵诞, 庄宗 终能容之,盖 承业 为之藻藉也。”
(2).彩色玉垫。《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汉宗庙乐舞辞》:“荧煌昇藻藉,肸蠁转珠櫳。”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翠蕤俄的,藻藉舒就。”
《國語辭典》:没遮拦(沒遮攔)  拼音:méi zhē lán
没有阻拦。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味的将言语摧残。」
《國語辭典》:讳饰(諱飾)  拼音:huì shì
隐瞒掩饰。如:「他从不讳饰自己的过失缺点。」
分類:隐瞒掩饰
《漢語大詞典》:假妆(假妝)
(1).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呀,他是极爱我的,怎奈今日见了,忽然冷落起来?哦,是了,他在众人面前,不好亲热我,故此假妆这箇模样。”
(2).假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 王甲 是个富家出身,忍不得痛苦,只得招道:‘与 李乙 有仇,假妆强盗杀死是实。’”
《漢語大詞典》:掩讳(掩諱)
掩饰讳言。 郭沫若 《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
分類:掩饰讳言
《國語辭典》:遮说(遮說)  拼音:zhě shuo
用文辞掩饰过失。如:「你不必用年少无知的理由来遮说他所犯下的错误。」
《漢語大詞典》:诡饰(詭飾)
欺瞒掩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登科录父祖官:“君父之前,似不宜诡饰。”
分類:欺瞒掩饰
《漢語大詞典》:造饰(造飾)
伪造掩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或收古之图书增益造饰,称 孔子 并为讖记以誑误人主,可不抑远之哉!” 宋 曾巩 《上蔡学士书》:“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七·徽钦被掳略:“《録》《窃愤録》)则窃《遗事》之下集,其所多之事,必 宣 政 间遭辱之徒,以发其胸中不逞之气而为之,是不足观也。” 黄中黄 《孙逸仙》第一章:“ 孙君 之言,毫不造饰,振口而出之,滔滔不能自休。”
分類:伪造掩饰
《漢語大詞典》:追掩
(1).事后掩饰。《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敍,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可復使子孙追掩之乎?”魏书·高允传:“议声流布,不可追掩。”
(2).犹追击。北史·元丽传:“乘胜追掩,获其父母妻子。”
《漢語大詞典》:蔽恶(蔽惡)
谓掩饰过错和坏行为。管子·牧民:“不蔽恶,则行自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上君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於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於君。”
《漢語大詞典》:隐塞(隱塞)
(1).堵塞。《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 毛 传:“是以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羣,大夫不麛不卵,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 陆德明 释文:“隐,如字,本又作偃。”
(2).掩饰,掩蔽。《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
《國語辭典》:袒露  拼音:tǎn lù
裸露。《北史。卷二四。王宪传》:「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