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遮嚣(遮囂)
方言。掩饰;遮羞。《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 晁思才 道:‘嫂子可是没的説,穷叔遮嚣罢了!’” 黄肃秋 校注:“遮嚣,掩饰、隐瞒;这里作遮羞解。”
分類:方言掩饰
《漢語大詞典》:遮遮捂捂
掩饰;隐瞒。 王宝林 《老虎嘴》:“ 李振新 看他说话遮遮捂捂,心里挽的疙瘩更大了。”
分類:掩饰隐瞒
《国语辞典》:捂盖(捂盖)  拼音:wǔ gài
1.遮掩。如:「他拿条手帕把鼻子捂盖起来。」
2.掩饰。如:「对于这件事,他想尽办法要捂盖它。」
分类:掩饰遮掩
《國語辭典》:关情(關情)  拼音:guān qíng
关心。唐。郑谷 郊墅诗:「满野红尘谁得路,连天紫阁独关情。」宋。刘克庄 哭孙秀蕃诗:「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
《漢語大詞典》:无隐(無隱)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國語辭典》:公然  拼音:gōng rán
无所顾忌,无所隐避。如:「那个同学公然在教室抽烟,被记大过一次。」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文明小史》第四二回:「有些虽卖新书,但是稍些碍眼的,也不敢公然出面。」
《国语辞典》:难掩(难掩)  拼音:nán yǎn
无法掩饰、隐藏。如:「在得知自己获得小说新人奖时,他难掩兴奋之情的又叫又跳。」
分类:掩饰隐藏
《國語辭典》:文饰(文飾)  拼音:wèn shì
1.以纹彩修饰。《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2.掩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國語辭典》:隐蔽(隱蔽)  拼音:yǐn bì
隐藏、遮掩。《南史。卷七○。循吏传。虞愿传》:「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íng
1.违反常情,表示高异的风格。《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论曰》:「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老残游记》第八回:「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
2.掩饰真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ing
人的性情倔强、任性。如:「这个人真矫情,动不动就耍小性子。」
《漢語大詞典》:遂非
坚持、掩饰错误。后汉书·蔡邕传:“ 董公 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志:“﹝ 公孙述 ﹞而矜愚遂非,何其顽哉!” 唐 陆贽 《论宣令除裴延龄度支使状》:“ 裴延龄 僻戾而好动,躁妄而多言,遂非不悛,坚伪无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厘正历法:“时 胡忠安 濙 久位春卿,亦附会执奏,盖以身主其事,不免护前遂非,其如 景帝 圣明不可面欺何!”
《國語辭典》:隐藏(隱藏)  拼音:yǐn cáng
隐匿、闭藏。《楚辞。严忌。哀时命》:「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红楼梦》第三三回:「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
《國語辭典》:文过(文過)  拼音:wèn guò
掩饰过失。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平。」
《國語辭典》:饰词(飾詞)  拼音:shì cí
1.经过修改美化的文词。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2.假托言词以掩盖过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漢語大詞典》:饰辞(飾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