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盖藏(蓋藏)  拼音:gài cáng
掩盖储存。《礼记。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
《國語辭典》:周遮  拼音:zhōu zhē
1.遮掩。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胡旋女〉:「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2.话多的样子。唐。白居易 老戒诗:「矍铄誇身健,周遮说话长。」《聊斋志异。卷二。婴宁》:「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
3.周遭、周围。宋。吕渭老选冠子。风约晴云〉词:「诉一春心事,燕子周遮来了。」
《國語辭典》:泯没(泯沒)  拼音:mǐn mò
形迹消灭。《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也作「泯灭」。
《漢語大詞典》:掩覆
(1).遮蔽。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 芦雪庭 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2).埋葬。《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 晏娥儿 ﹞乃解衣以覆 桓公 之尸,復肩负窗槅二扇以盖之,权当掩覆之意。”
(3).掩盖;掩饰。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於败露。”
(4).躲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5).倾覆,倒塌。
《漢語大詞典》:庇覆
(1).掩盖;覆盖。国语·鲁语下“ 周恭王 能庇 昭 穆 之闕而为‘恭’” 三国 吴 韦昭 注:“ 昭王 南征而不反, 穆王 欲肆其心,皆有闕失。言 恭王 能庇覆之,故为‘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
(2).犹保护。 宋 苏轼 《既醉备五福论》:“天下知其所以富贵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 冰心 《六一姐》:“三年之别, 六一姐 居然是一个大姑娘了,她练达人情的话,居然能庇覆我。”
《國語辭典》:遮蔽  拼音:zhē bì
掩蔽、掩饰、阻挡。如:「遮蔽光线」、「遮蔽视线」。《三国演义》第二回:「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搆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可为吾等筑一堵短壁儿,在堂子前遮蔽遮蔽。」
《國語辭典》:遮掩  拼音:zhē yǎn
1.遮蔽。如:「在两旁成排的路树遮掩下,此段路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林荫大道。」
2.掩饰、隐瞒。《红楼梦》第一九回:「袭人笑道:『何尝哭,才迷了眼揉的。』因此便遮掩过了。」《文明小史》第六回:「禀帖上,又说柳知府许多坏话。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
《國語辭典》:遮护(遮護)  拼音:zhē hù
1.阻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爱花心,须仗托,阑杆遮护。」也作「遮拦」。
2.庇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三出》:「怕它张协相抛弃,望圣手遮护奴到京。」《水浒传》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遮护则个!神明庇佑!」
《國語辭典》:淹没(淹沒)  拼音:yān mò
1.被水遮盖。如:「大水淹没稻田。」
2.蹧践埋没。如:「淹没人才」。
3.消失。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其本系随年之先后,编订成编;顾元、明以来,久已淹没。」
《國語辭典》:遮盖(遮蓋)  拼音:zhē gài
1.遮挡掩蔽。如:「乌云遮盖了太阳,看来要下雨了。」《镜花缘》第一四回:「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
2.隐瞒、掩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此是杨化的驴,有人认得。我收在家里,必有人问起,难以遮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若不是我替你遮盖,怕老爷不会打折你的狗腿!」
《漢語大詞典》:遮映
亦作“ 遮暎 ”。
(1).掩盖;遮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元 张养浩 《朝天曲·锦屏》曲:“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平山冷燕》第十三回:“寻到其地,只见基址虽存,而屋宇俱已頽败,惟有一带寒山高低遮映,几株残柳前后依依。”
(2).掩饰;隐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打你这牢承,嘴骨稜的胡遮映。” 宋 陈亮 《水龙吟·松》词:“羞将高古,为渠遮暎,鱼盐调度。”
《漢語大詞典》:蔽隐(蔽隱)
(1).掩盖。战国策·秦策三:“明主莅正……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楚辞·九章·惜往日》:“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2).隐藏;遮掩。南史·刘义宗传:“坐门生 杜德灵 放横打人,入 义宗 第蔽隐,免官。” 宋 叶适 《沈氏萱竹堂记》:“ 沈君 体仁 ,始治园观,广池以接清流,累土以抗峻峰,繚其四旁,互为蔽隐。”
《漢語大詞典》:蔽固
亦作“ 蔽錮 ”。
(1).迂拙固执。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时尚书令 韩歆 上疏,欲为《左氏》立博士, 范升 与 歆 争之未决……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至於困知勉行者,蔽錮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
(2).掩盖;隐匿。 宋 欧阳修 《相度铜利牒》:“鑛铜侧近居民,惧见官中兴置炉冶,各相蔽固,并称无铜。”朱子语类卷一一七:“盖天理在人,亘万古而不冺,恁甚如何蔽錮……无时不自私意中发出。”
《漢語大詞典》:遮隐(遮隱)
掩盖;隐藏。 明 高濂 《玉簪记·相宽》:“再三嘱付相遮隐,此话牢拴方寸,你好把愁肠安顿。”《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龙大略 道:‘人名树影,兀谁遮隐得过?’”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为是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
分類:掩盖隐藏
《漢語大詞典》:埋翳
掩埋;掩盖。 唐 李白 《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北风扬胡沙,埋翳 周 与 秦 。”
分類:掩埋掩盖
《國語辭典》:盖抹(蓋抹)  拼音:gài mǒ
遮掩、隐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著一片志诚心盖抹了漫天谎。」《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先生查考他,自家又会支吾,狄周又与他盖抹,从未败露。」
分類:涂改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