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曳踵  拼音:yì zhǒng
拖著脚后跟缓步行走。《礼记。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缩如也。」
《國語辭典》:系踵(係踵)  拼音:xì zhǒng
一个接一个的来到。《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虞夏之际,圣明系踵,而损益不同。」
《漢語大詞典》:接履
(1).拖着鞋子。接,通“ 辑 ”。 汉 刘向 新序·节士:“有饿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礼记·檀弓下作“辑履”。
(2).犹接踵。 清 钱谦益 《策五道·第五问》:“士业已不自轻,而上终不重士,有接履而去耳。”参见“ 接踵 ”。
《國語辭典》:接踵  拼音:jiē zhǒng
后面的人的脚尖与前面的人的脚后跟相接续。形容相继不绝。《三国演义》第九三回:「黄巾之后,董卓、催、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
《漢語大詞典》:蹑踵(躡踵)
犹接踵。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乃闚鉴整飭,嚼齿先引,推年躡踵,相随俱进。”文选·潘岳〈藉田赋〉:“躡踵侧肩,掎裳连襼。” 李善 注:“説文曰:躡,追也。躡其踵,所以为追逐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仇邦俊家》:“骇为怪,奔归房。妇人躡踵亦来,纫袂对坐。”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躡踵而没。”
分類:接踵
《漢語大詞典》:连踵(連踵)
犹接踵。后汉书·皇后纪序:“湮灭连踵,倾輈继路。”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 汉 世外戚宦官之祸,连踵继轨。”
分類:接踵
《漢語大詞典》:踵踪(踵蹤)
犹接踵。 郭孝成 《湖南光复记事》:“而 宋教仁 、 李燮和 、 刘揆一 ,踵踪而起,互相组织。”
分類:接踵
《漢語大詞典》:衔踵(銜踵)
犹接踵。新唐书·逆臣传中·李希烈:“舟乘衔踵进,亙七十里。”
分類:接踵
《國語辭典》:继踵(繼踵)  拼音:jì zhǒng
紧接著前人的脚后跟。比喻接连不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
《漢語大詞典》:连步(連步)
(1).行走时,后脚迈到和前脚相齐的位置,再迈前脚向前进。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玄 注:“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也。”
(2).接踵,前后相承。拾遗记·周灵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孟子 云:‘千年一圣,谓之连步。’” 齐治平 校注:“此语不见今孟子七篇中……继踵即连步也。”
(3).犹快步。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至,连步访緇衣。” 明王玉峰《焚香记·登程》:“ 王兄 ,且暂住马,连步忙追驥尾,好同行竝轡论交。” 清 林则徐 《舆人行》:“陵危反试腾踔力,连步不闻喘息声。”
(4).并走;同行。 南朝 梁武帝 《赠逸民诗》:“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唐 张籍 《同将作韦二少监赠水部李郎中》诗:“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漢語大詞典》:踵起
接踵而起;接连而起。 明 曹学佺 《〈唐黄御史集〉序》:“计 贞元 距 乾寧 凡百年有奇,御史晚成,而‘四门’早逝,杳不相及,而 璞 之所为齐名,亦后先踵起云尔。”清史稿·礼志六:“靖三省教匪, 蜀 将竞兴;东南海寇横, 闽 帅踵起。” 章炳麟 《文学说例》:“惟夫体废於史官,而业存於矇瞽,由是二《雅》踵起,藉歌陈政,同波异澜,遂各为派别焉。”
分類:接踵接连
《漢語大詞典》:踵道
接踵于道。形容人流连续不断。战国策·燕策一:“且夫 秦 之攻 燕 也,逾 云中 、 九原 ,过 代 、 上谷 ,弥埊踵道数千里,虽得 燕 城, 秦 计固不能守也。”新唐书·姚崇传:“帝欲 崇 自近,詔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
《漢語大詞典》:叠踵(疊踵)
犹接踵,追随。 唐 皮日休 《文中子碑》:“ 仲尼 之化,不及於一国,而被於天下……故 孟子 叠踵 孔 圣,而赞其道。”
分類:接踵追随
《漢語大詞典》:翕骈(翕駢)
谓并肩接踵。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二:“时当二三月,群礼三 茅 仙,江国千里内,男妇尽翕駢。”
分類:并肩接踵
《漢語大詞典》:迭踵
1.犹接踵,追随。
分類:接踵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