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探赜(探賾)
探索奥秘。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应变知微,探賾赏要。”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尝欲求善笛而问之未暇,当有因余言而探賾者,律庶乎復显矣。”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迨心思稍清,起而裁之,三復探賾,统归於浑成。” 清 顾炎武 《赠萧文学企昭》诗:“晚得逢 萧君 ,探賾穷 鲁 汲 。”参见“ 探賾索隐 ”。
分類:探索奥秘
《國語辭典》:探赜索隐(探賾索隱)  拼音:tàn zé suǒ yǐn
语出《易经。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深,以定天下之吉凶。」指探求深奥隐妙的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由此而言,探赜索隐,何为为妄。」也作「探赜索微」、「探奥索隐」、「探幽穷赜」、「探幽索隐」。
《國語辭典》:耕耨  拼音:gēng nòu
犁田除草。《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
《國語辭典》:优柔(優柔)  拼音:yōu róu
1.和平。《文选。王褒。洞箫赋》:「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2.宽舒、从容不迫。《魏书。卷五六。郑羲传》:「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3.因循不决。如:「优柔寡断」。《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
《漢語大詞典》:发微(發微)
(1).阐发微妙之处。 汉 陈琳《迷迭赋》:“动容饰而发微,穆斐斐以承颜。” 宋 周敦颐 通书·诚几德:“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朱熹 注:“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阁下山居静篤,将为《礼经发微》《或问》等书,何不先取此三礼(昏、丧、祭)撰著鸿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吴乔 《〈西昆发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与 令狐 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疑似之诗为下卷,详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发微》。”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
《漢語大詞典》:问途(問途)
亦作“ 问涂 ”。 询问路径;探索门径。庄子·徐无鬼:“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逮其知学,復观其所以因材自励期於至远者,亦若 王良 造父 秣驥騄而问途。”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西学之事,问涂日多。”
《國語辭典》:追求  拼音:zhuī qiú
1.努力探求。《红楼梦》第六一回:「咱们若信了,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还要细细的追求才是。」
2.男女间的爱慕交往。
《漢語大詞典》:探微
(1).探索微妙的事理。 唐 张说 《〈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 ……明淑挺生,才华絶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旧唐书·王虔休传》:“适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及乐章,探微賾奥,穷理尽性。”
(2).谓察知微细之事。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俺恩相霜威铁面,巡四国褰帷露冕,探微擿伏能视远。”
《漢語大詞典》:玩索
反复玩味探索。朱子语类卷十四:“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红楼梦第七三回:“偶尔一读,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同是工程师,而在认识上有这样的差异,仔细一想,却也不无他们的颇堪玩索的经济背景。”
《國語辭典》:考求  拼音:kǎo qiú
探索、研究。如:「细心考求,务得其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國語辭典》:试探(試探)  拼音:shì tàn
探听对方的意思或反应。《红楼梦》第二九回:「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现在因为有人传说他做几件事还新,所以特来试探试探。」
《國語辭典》:探寻(探尋)  拼音:tàn xún
探索寻求。如:「只要努力不地探寻,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漢語大詞典》:素隐(素隱)
探索奥秘。素,通“ 索 ”。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读则期於素隐,习则防於志悦。”参见“ 素隐行怪 ”。
分類:探索奥秘
《國語辭典》:素隐行怪(素隱行怪)  拼音:sù yǐn xìng guài
探求隐僻之理,而行为怪异,以求名声。《礼记。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也作「索隐行怪」。
《漢語大詞典》:索解
寻求解释;探索意义。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偶然遇着个未曾经歷、无从索解的去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即于原奏所谓钦遵諭旨所决公论之精神,亦多相反背;而文义字句不可索解者尤甚。” 茅盾 《三人行》四:“ 柏先生 的小眼睛挤得更细地看着 许 的面孔,似乎想在 许 的沉郁的容貌上索解出真实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研寻(研尋)
研究探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 王 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復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北齐书·张耀传:“ 赵彦深 尝谓 耀 曰:‘君研寻《左氏》,岂求 服虔 、 杜预 之紕繆邪?’”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窃以周易六爻,义存《象》内;春秋万国,事具《传》中。读者研寻,篇终自晓。” 赵朴初 《观埃及古代文物》诗之一:“厚葬今应谢古人,洋洋文物耐研寻。”
《漢語大詞典》:力索
(1).力尽。 汉 王褒 《僮约》:“奴老力索,种筦织蓆。”
(2).竭力探索。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其为制举之文,覃思力索,沉刻简远。”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读 许氏 説文,若有夙悟,精研而力索,滞解而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