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比次
(1).排比。《礼记·经解》“属辞比事” 唐 孔颖达 疏:“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自 汉高 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復古者惟 光武 为近。”
(2).次第。 明 徐渭 《鞠赋》:“萼紺紫而不起,叶比次而下垂。”
考校;比较。周礼·天官·司书“以叙其财” 汉 郑玄 注:“叙,犹比次也。谓鉤考其财币所给及其餘见为之簿书。”
《國語辭典》:次第  拼音:cì dì
1.次序、依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方才从石壁缝里把子平拉出。」
2.接著、转眼。南唐。冯延巳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4.规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5.眉目、头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6.光景。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漢語大詞典》:比类(比類)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仿效;效法。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国语·周语下:“其后 伯禹 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 韦昭 注:“类,亦象也。”
(2).比照旧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大小,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饗。” 孔颖达 疏:“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随曰类。”汉书·文帝纪:“它不在此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后汉书·范升传:“《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类,亦希置立。”
(3).比方,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及 三閭 《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 明 王世贞 《〈何大复先生集〉序》:“其缘情即象,触物比类,靡所不遂。”
(4).比拟;比较。 唐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诗:“若把古今相比类,姓 丁 仙鹤亦如斯。”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某因诣上閤,陈所见十事……其五事言内修其德,且引 汉文帝 时事迹以为比类。”《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定估比类当今时价,加贱减贵,酌取其中,总计合税之钱,折为布帛之数。”
(5).相类,相似。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
《漢語大詞典》:比事
(1).指排比史实。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孔颖达 疏:“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
(2).指连缀性质相同的事类以为比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
《高级汉语词典》:撰次  拼音:zhuàn cì
写作;记述
《國語辭典》:栉栉(櫛櫛)  拼音:jié jié
形容排比繁密。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
《國語辭典》:比物  拼音:bǐ wù
排比事类,归纳推演。《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文选。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漢語大詞典》:整比
整理排比。旧唐书·经籍志上:“ 开元 三年,左散骑常侍 褚无量 、 马怀素 侍宴,言及经籍。 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卿试为朕整比之。’”新唐书·百官志二:“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掌宫内御服、首饰整比,以时进奉。”
分類:整理排比
《漢語大詞典》:枞枞(樅樅)
(1).隆起貌;高耸貌。《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樅” 唐 孔颖达 疏:“ 孙炎 曰:‘业所以饰栒,刻板捷业如锯齿也。’其悬钟磬之处,又以彩色为大牙,其状隆然,谓之崇牙,言崇牙之状樅樅然。” 宋 黄庭坚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之四:“往时高交友,宰木已樅樅。”
(2).排比貌。 唐 李德裕 《讨袭回鹘事宜状》:“今即取郤公主,又与 回鶻 接战,即须翦除令尽,不得遗生后患。兼令拣 退浑 、 沙陀 共三千骑,樅樅排比。”
《漢語大詞典》:织组(織組)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 毛 传:“紕,所以织组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漢語大詞典》:比偶
指诗文中词句的排比、对偶。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经、史、子多奇而少偶,故 唐 宋 八家不尚偶;文选多偶而少奇,故 昭明 不尚奇。如必以比偶非文之古者而卑之,则 孔子 自名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八,韵语凡三十五,岂可以为非文之正体而卑之乎!”
《漢語大詞典》:序绩(序績)
排比其功绩。《公羊传·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於此焉与 桓公 为主?序绩也。” 何休 注:“序,次也;绩,功也。累次 桓公 之功德,莫大於服 楚 ;明德及强夷,最为盛。”
《漢語大詞典》:比集
(1).排比、汇集。史记·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2).频频栖止。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李贤 注:“比,频也。”
(3).亲近集结。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师众之所比集,大概就是原始公社社会--国家的雏形。”
《漢語大詞典》:次事
(1).指由卿、大夫等执行的次要之事。周礼·秋官·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郑玄 注:“作,使也。 郑司农 云:‘次事,卿。使卿执其次事也。’” 孙诒让 正义:“此通论诸侯以下所共王事之差等……谓自大事至下事有此五等,各依其爵次尊卑使之。”
(2).排比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
《漢語大詞典》:离辞(離辭)
(1).排比组织词语。指写文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汉 枚乘 《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一说犹陈辞。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离辞,陈辞也。 昭公 元年左传:‘ 楚 公子围 设服离卫。’ 杜 注曰:‘离,陈也。’是其証。 枚乘 《七发》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亦与此同。”
(2).犹辞别。 唐 张籍 《离妇》诗:“堂上谢姑嫜,长跪请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