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授职(授職)  拼音:shòu zhí
授予职位。《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公子传胪下来,授职用了编修。」
《国语辞典》:沿才授职(沿才授职)  拼音:yán cái shòu zhí
量其才具,授以职事。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沿才授职,揆务分司。」
《国语辞典》:授职惟贤(授职惟贤)  拼音:shòu zhí wéi xián
以贤能为授予职位的唯一标准。唐。薛登〈论选举疏〉:「晋、宋之后,祇重门资,奖为人求官之风,乖授职惟贤之义。」
《漢語大詞典》:恩寄
(1).指长上对下属的信任托付。梁书·良吏传·何远:“ 远 与 恢 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 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僶俛恩寄,号靦惟深,而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特指帝王的授职。 唐 白居易 《苏州刺史谢上表》:“今奉恩寄,又付郡符,奬饰具载於詔中,庆幸实生於望外。”
《國語辭典》:除书(除書)  拼音:chú shū
任命官职的文书。唐。白行简《李娃传》:「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拜客宴会》:「除书既下,其本地乡绅,想见父母丰采。」
《國語辭典》:除授  拼音:chú shòu
任命官职。《三国演义》第二回:「隽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其时有个粤西横州刺史张翰方得除授,患病身故,告身还在铨曹。」
《漢語大詞典》:待次
(1).依照次序,不躐等。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杨倞 注:“不以官之次序,若 傅説 起版筑为相也。”
(2).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 宋 苏轼 《试馆职策题》之三:“官冗之弊久矣,而近岁尤甚,文武之吏待次於都下者,几数千人。”
(3).泛指候补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初,大学置内舍生二百员,官为给食。至是待次盖百餘人。”
《漢語大詞典》:诏除(詔除)
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 宋 刘攽 《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组,治任戒道,怀謁诣辞。”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读书入中祕,父子被詔除。”
《漢語大詞典》:虚授
谓授职给德才不相称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授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唐 刘禹锡 《让同平章事表》:“臣闻以德詔官,以劳定赏。苟或虚授,人无劝心。”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宋子京 明道,初召试学士院,试《琬圭赋》,其辞有曰:‘尔功既昭,则增圭之重;彼绩不建,则貽玉之羞。是以上无虚授,下靡妄求。’”
《漢語大詞典》:需次
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 宋 楼钥 《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 九江 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守默斋杂著》:“ 应祺 以监生得官,后需次 江西 ,尝署 吉南 赣宁 道。”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下
《漢語大詞典》:差补(差補)
授职,补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任使:“ 李太尉 光弼 镇 徐 ,方北扼贼衝,兼总诸兵马。缘征讨之务,则自处置。仓储、府库、军州差补一切,并委判官 张傪 。”
分類:授职补缺
《漢語大詞典》:平除
(1).平定而根除之。《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今 魏 跨带九州,根蔕滋蔓,平除未易。”
(2).拜官授职。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夫孝廉平除则有社稷民人。” 唐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漢語大詞典》:简授(簡授)
铨叙授职。 晋 傅玄 《晋宗庙歌·文皇帝登歌》:“柔远能邇,简授英贤。”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丙寅朔》:“有由侯伯等爵简授头二等公使者。”
分類:铨叙授职
《漢語大詞典》:进授(進授)
(1).为君王讲读授课。三国志·吴志·张昭传“以汉书授 登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休 进授,指摘文义,分别事物,并有章条。”
(2).进升而授职。梁书·武帝纪上:“今进授相国……封公为 梁公 。”北史·高丽传:“ 隋文帝 受禪, 汤 遣使诣闕,进授大将军,改封 高丽王 。”隋书·李浑传:“ 开皇 初,进授 象城府 驃骑将军。”
《漢語大詞典》:听选(聽選)
明 清 对已授职而等候选用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三:“初授者曰听选,陞任者曰陞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儒生保辅臣:“至十二月, 蕚 未至,听选监生 钱潮 等又上疏请遣使趣大学士 蕚 还朝,与 璁 共辅政。”清史稿·礼志十一:“﹝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