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绑、束缚。《诗经。小雅。白华》:「白华管兮,白茅束兮」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2.约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3.结束。如:「这部小说写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漢語大詞典》:束苇(束葦)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分類:捆扎芦苇
《漢語大詞典》:系带
主要用于捆扎包装物的窄形织品(如粘贴在带状物之上的薄纸或纺织纤维)
海员吊床上的几根系绳之一,可用它将吊床捆成一卷;泛指各种绳索
一种作为支持或限制用的连接性的膜皱襞(例如舌下面的)
将两个边(如服装的或机器皮带的)系结在一起的细索或线带
《國語辭典》:草约(草約)  拼音:cǎo yuē
尚未正式签字的条约或契约。
《漢語大詞典》:连排(連排)
指竹木捆扎的筏。 宋 苏轼 《鱼蛮子》诗:“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
分類:竹木捆扎
《漢語大詞典》:束刃
捆扎兵器。周书·杨忠传:“ 梁 人束刃於象鼻以战, 忠 射之,二象反走。”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束刃踰山徼,张翼纵漠沙。”
分類:捆扎兵器
《漢語大詞典》:麻经(麻經)
缕状的生麻,捆扎小物件用。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停灵阁僱紥采匠,口啣麻经带鋌针。”
《國語辭典》:手紧(手緊)  拼音:shǒu jǐn
1.吝惜财物。如:「这个人向来手紧,对公益劝募一点也不动心。」
2.缺钱用。如:「我现在手紧得很,没办法借钱给你。」
《國語辭典》:手松(手鬆)  拼音:shǒu sōng
对财物不吝惜,任意花用。相对于手紧而言。如:「他爱摆阔,用钱总是手松得很。」
《國語辭典》:橡皮筋  拼音:xiàng pí jīn
以橡胶制成的圆环形或线形物品,具有弹性,可用来捆绑东西。如:「这包糖果要用橡皮筋绑紧,才不会软化或招来蚂蚁、蟑螂。」
《漢語大詞典》:索约(索約)
用绳索捆扎。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 郑玄 注:“约,缩也。” 孙诒让 正义:“ 玄 谓‘约,缩也’者,尔雅·释器云:‘绳之,谓之缩之。’ 郭 注云:‘缩者,约束之。’”
《國語辭典》:包扎(包紮)  拼音:bāo zā
缠裹捆绑。如:「包扎伤口」。《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拣选定了,掌匮的叫夥计一样一样的包扎起来。」
《漢語大詞典》:皮绳
由鲜皮条编成的绳
用作捆扎大包货物的一种纤维绳
《漢語大詞典》:抟囷(摶囷)
卷束,捆扎。《淮南子·要略》:“解堕结细,説捍摶囷,而以明事埒事者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二一:“摶囷者,卷束之名。”
分類:卷束捆扎
《漢語大詞典》:驮垛(馱垛)
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西游记》第九九回:“遂此起了身,轻轻的抬上驮垛,挑着担,从廡廊驮出。”
《漢語大詞典》:洗帚
方言。刷洗用具。多用细竹条捆扎而成。 叶圣陶 《小铜匠》:“ 根元 的母亲正在劈竹做洗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