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刻官烛
  
刻烛成篇
 
刻烛赋
 
刻烛赋诗
 
吟烛懮尽
 
挥毫记烛
 
诗成刻烛


《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列传〉~463~
虞羲字士光,会稽馀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丘国宾,吴兴人,以才志不遇,著书以讥扬雄。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刘孝孙,彭城人,博学通敏,而仕多不遂,常叹曰:「古人或开一说而致卿相,立谈间而降白璧,书籍妄耳。」徐夤,高平人,有学行。父荣祖位秘书监,尝有罪系狱,旦日原之,而发皓白。齐武问其故,曰:「臣思愆于内,而发变于外。」当时称之。

简释

刻烛成篇:喻诗才敏捷。清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


例句

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 吴伟业 题西泠闺咏之二

典故
倚马成章
 
倚马雄才
 
挥毫立马

相关人物
袁宏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73~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閒得利。」
典故
挥毫万字


《欧阳修全集·近体乐府》卷一〈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國語辭典》:挥毫(揮毫)  拼音:huī háo
运笔写字或绘画。唐。杜甫 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水浒传》第三九回:「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也作「挥笔」。
《漢語大詞典》:对客挥毫(對客揮毫)
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 陈无己 ,对客挥毫 秦少游 。”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分类字锦》:气助挥毫(气助挥毫)
唐朝名画录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谓旻曰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旻因墨缞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分类:
《分类字锦》:双手挥毫(双手挥毫)
琅嬛记绛树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不乱又疑其一声在鼻竟不测其何术当时有黄华者双手能写二牍或楷或草挥毫不辍各自冇意余谓绛树两歌黄华二牍是确对也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濡墨挥毫
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
《國語辭典》:挥翰(揮翰)  拼音:huī hàn
运笔书写。唐。沈佺期〈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诗:「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宋。苏轼 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诗:「收得玉堂挥翰手,却为淮月弄舟人。」
分類:挥毫
《漢語大詞典》:洒笔(灑筆)
犹挥毫。用毛笔书写或绘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唐 李白 《酬张司马赠墨》诗:“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 会稽山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书象本要乃杨文言作非榕邨:“壬午秋,访友人於 半圃 ,以律历象数之类垂委参考,别洒笔为图説若干首。”
《國語辭典》:挥洒(揮灑)  拼音:huī sǎ
1.洒落。宋。苏轼 书若逵所书经后:「如空中雨,是谁挥洒?自然萧散,无有疏密。」
2.形容写字作画运笔自如。唐。杜甫〈寄薛三郎中〉诗:「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
3.潇洒。《红楼梦》第三三回:「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
《國語辭典》:挥霍(揮霍)  拼音:huī huò
1.迅速的样子。《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2.发挥。《红楼梦》第六五回:「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乐。」
3.浪费金钱。如:「他任意挥霍,不到一年,家财全被他花光了。」
《漢語大詞典》:练裙(練裙)
亦作“ 练帬 ”。
(1).白绢下裳。亦指妇女所着白绢裙。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鬭清妍。”
(2).宋书·羊欣传:“ 献之 尝夏月入县, 欣 著新绢帬昼寝, 献之 书帬数幅而去。 欣 本工书,因此弥善。”后因用作文人乘兴挥毫的典故。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國語辭典》:走笔(走筆)  拼音:zǒu bǐ
运笔疾书。唐。白居易 初冬即事呈梦得诗:「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分類:挥毫疾书
《漢語大詞典》:洒墨
挥毫书写、作画。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词:“平生好饮復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
《漢語大詞典》:走兔
犹挥毫。指作文赋诗。兔,兔毫,代称毛笔。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闺咏》:“繁华节序,触景须吟;繚绕川原,登高堪赋。卿先走兔,妾愿续貂。”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