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9,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指
针指
撚指
指路
指弹
前指
指笑
指法
妄指
约指
中指
意指
指实
顾指
断指
《漢語大詞典》:三指
中指。旧五代史·晋书·张彦泽传:“或军士擒获罪人至前, 彦泽 不问所犯,但瞋目出一手竖三指而已,军士承其意,即出外断其腰领焉。”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指,中指也。示以中指,言中断之,即腰斩也。”
分類:三指中指
《國語辭典》:针指(針指)  拼音:zhēn zhǐ
刺绣、缝纫等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琴棋书画,女工针指,无不精通。」《儒林外史》第一回:「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也作「针黹」。
《國語辭典》:撚指  拼音:niǎn zhǐ
搓揉手指。形容很快。《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逐月却与几个小男女打交撚指。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以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光阴撚指,不觉陪费五六年。」
《漢語大詞典》:指路
(1).犹望尘。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卓尔风标,朗然流品。妍若春暉,烈如冬凛。 燕 石知媿, 齐 竽自审。咸指路以光销,尽登门而声寝。”
(2).指引道路。 巴金 《秋》二四:“要不是你们指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分類:指路道路
《漢語大詞典》:指弹(指彈)
指责纠弹。 丁玲 《团聚》二:“二兄弟,这位有着冲天的志气的最聪明的一个,在父亲失业之后便找到一个颇好的职业,却因为锋芒,好指弹上司……于是一再申斥,接着就来了开除。”
分類:指弹纠弹
《骈字类编》:前指
云笈七签周君口诀云存七真人并北斗七星而共登阳明雁行我居中央也中七星者以魁覆头杓柄前指也我存吞紫气三十过而咽之也
《漢語大詞典》:指笑
指点笑谑或讥笑。 汉 刘向 列女传·殷纣妲己:“ 紂 既无道,又重相谬;指笑炮炙,諫士刳囚。”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虽见指笑,余亦不理也。” 宋 苏轼 《思子台赋》:“览观古初,孰哲孰愚?皆知指笑乎前人,而莫知后之视予。” 明 方孝孺 《尚友斋记》:“间有以古人自望者,輒指笑以为狂。”
分類:讥笑
《國語辭典》:指法  拼音:zhǐ fǎ
学习技艺时,运用手指的各种技巧。如弹琴的指法、打字的指法及中医针灸时捻针的指法。《老残游记》第一○回:「初听还在算计他的指法,调头,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无指。」
《高级汉语词典》:妄指
无证诬告
《國語辭典》:约指(約指)  拼音:yuē zhǐ
套在手指上的环形饰物。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也称为「戒指」、「指环」。
分類:约指戒指
《國語辭典》:中指  拼音:zhōng zhǐ
第三根手指头,因居五指之中,故称为「中指」。《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淳于智传》:「高平刘柔夜卧,鼠齧其左手中指。」也称为「将指」、「玉柱」。
分類:中指三指
《國語辭典》:意指  拼音:yì zhǐ
心意的所在。《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也作「意旨」。
分類:意指
《國語辭典》:意旨  拼音:yì zhǐ
意向旨趣。《史记。卷九七。陆贾传》:「令比诸侯,皆如意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替他宣扬意旨,祝赞已毕,叫一个小尼领了丫鬟别处玩耍。」
《漢語大詞典》:指实(指實)
(1).指明实际情况。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旧唐书·薛登传:“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2).犹实据。《西游记》第三九回:“正是 老孙 思无指实,与弟 八戒 ,夜入园中,打破花园,寻着埋藏之所。”
(3).核实。指,通“ 稽 ”。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 杨倞 注。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我记得Lombroso所做的一本书--大约是《天才与狂人》,请读者恕我手头无书,不能指实。”
(4).证实。指,通“ 稽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谁知他定要见丈夫的骨血,方能指实。”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上命军机大臣传讯,未能指实,蒙恩不谴。”
《國語辭典》:顾指(顧指)  拼音:gù zhǐ
1.以目示意他人做事。《庄子。天地》:「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2.形容非常迅速。《文选。左思。吴都赋》:「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顾指。」也作「指顾」。
《漢語大詞典》:断指(斷指)
(1).古代的一种肉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
(2).泛谓斩断手指。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3).指被截断的手指。如:断指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