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拾玉镯(拾玉镯)  拼音:shí yù zhuó
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内容叙述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经孙家庄,偶遇孙寡妇之女玉姣,互相爱慕。傅朋遂遗玉镯于地上,玉姣拾玉镯时,恰为刘媒婆所见,乃访玉姣,问出真情,并允为之撮合。也称为《买雄鸡》、《孙家庄》。
《漢語大詞典》: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员 ”。 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 吴晗 《况钟和周忱》:“ 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漢語大詞典》:躬擐甲胄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 晋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梁书·元帝纪》:“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则晨离夺暉,龙骑蔽野,则平原掩色。” 唐 张说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诚师旅,誓在尽敌,以报前讎。”
《漢語大詞典》:对空台
地面指挥部门对空中飞机进行指挥引导的电台。
《漢語大詞典》:分散指挥(分散指揮)
军队分散行动,指挥员不便于了解情况时的指挥方法。分散指挥时,上级只给下级一般原则性的指示,下级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有较大的独立自主的行动权,以便采取适应具体情况的有效行动。
《漢語大詞典》:发纵指使(發縱指使)
操纵指挥。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 东亚 满州 的参谋本部-- 彼得 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郭沫若 《我怎样写〈武则天〉》:“骆宾王文集凡十卷,是 郗云卿 奉 唐中宗 之命搜集的,我想这一定是 上官婉儿 的主张。因为 中宗 时代的措施,大抵出于 上官昭容 的发纵指使。”亦作“ 发踪指使 ”。 邹韬奋 《萍踪忆语》四:“ 美国 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 华尔街 的发踪指使的。”
分類:操纵指挥
《漢語大詞典》:广播体操
通过广播指挥做的健身体操,一般有音乐配合。也叫广播操。
《國語辭典》:鼓点子(鼓點子)  拼音:gǔ diǎn zi
1.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2.戏曲中鼓板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的节拍。
《國語辭典》:步谈机(步談機)  拼音:bù tán jī
指摩托罗拉的双向无线电通位系统,为全球第一套无线电通位系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军方率先采用,让军人在行动时以无线电对讲机彼此通话,当时之手机称为步谈机(walkie-talkies)。也称为「步话机」、「步行机」。
《漢語大詞典》:百团大战
1940年8-12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一二九师和晋察冀、晋冀豫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约四十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余次,攻克据点二千九百余个,歼灭日伪军四万四千余人,破坏铁路公路2000千米,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國語辭典》:背谱(背譜)  拼音:bèi pǔ
背记乐曲,演奏时可以不必看谱。如:「要将曲子弹熟,首先得强迫自己背谱。」
《漢語大詞典》:枹端
鼓槌的头。用以象征指挥之权。尉缭子·武议:“夫将提鼓挥枹,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於枹端,奈何无重将也!”
《國語辭典》:打拍子  拼音:dǎ pāi zi
击节,按节奏敲打。如:「他一面唱歌,一面打拍子。」
《漢語大詞典》:东驰西击(東馳西擊)
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国语辞典》:第三国际(第三国际)  拼音:dì sān guó jì
西元一九一九年成立于莫斯科,用来指挥世界共党活动的国际组织,创立人有列宁及第二国际内其他左派分子。一九四三年,史达林为获得美国支持,对抗纳粹,遂取消这组织。也称为「共产国际」、「赤色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