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星辰 拼音:xīng chén
星的通称。《淮南子。地形》:「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自幼便喜仰视星辰,夜不能寐。」
《國語辭典》:星宿 拼音:xīng xiù
1.天空的列星。《列子。天端》:「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寤达旦。」
2.星座。中国古代共分为二十八宿。
3.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
2.星座。中国古代共分为二十八宿。
3.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
《國語辭典》:星宿 拼音:xīng su
1.天空的列星。
2.术数用语。指人的时运。《红楼梦》第三六回:「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
2.术数用语。指人的时运。《红楼梦》第三六回:「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漢語大詞典》:啮指(嚙指,齧指)
(1).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蛮民詀諵诉,嚙指明痛癏。”《水浒传》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却被一声霹靂,把几个採石的惊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嚙指相戒,不敢近他。”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啮指,申诉无门,畏祸吞声。”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國語辭典》:首服 拼音:shǒu f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