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挂碍(掛礙)  拼音:guà ài
1.阻碍不通。如:「他的坚决反对,将使整个计画的推展有所挂碍。」也作「挂碍」。
2.心中有所牵挂。如:「他是一个极度乐观的人,心中难有挂碍。」也作「挂碍」。
《國語辭典》:挂碍(罣礙)  拼音:guà ài
1.阻碍不通。《西游记》第三一回:「既把妖精打绝,无甚挂碍,将公主引入朝中去罢。」也作「挂碍」。
2.心中有所牵挂。如:「祖母去世时极为安详,毫无挂碍。」也作「挂碍」。
《國語辭典》:一心无挂碍(一心無罣礙)  拼音:yī xīn wú guà ài
心中没有牵挂负担。表示极为轻松。《红楼梦》第七一回:「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国语辞典》:了无挂碍(了无挂碍)  拼音:liǎo wú guà ài
没有任何牵绊。如:「和尚云游四海,心中了无挂碍。」
分类:牵绊
《国语辞典》:浑无挂碍(浑无挂碍)  拼音:hún wú guà ài
毫无牵挂阻碍。《西游记》第二三回:「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
《國語辭典》:记念(記念)  拼音:jì niàn
1.挂念。《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家父病在床上,近来也略觉好些。多谢老爷记念。」也作「记挂」、「记挂」。
2.思念、怀念。《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也作「纪念」。
《漢語大詞典》:沾滞(沾滯)
(1).拘执而不通达。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无子书之琱绘,注疏之沾滞,大家之蔓延,时务之刻核。”《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四大皆空,阳神不灭。佛 老 之论,总无沾滞。”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若守此不进,而欲发明旧籍,则沾滞而鲜通。”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之二》:“只是我看你不免还有沾滞的地方。”
(2).犹挂碍。 清 周亮工 《与王隆吉书》:“生平受病,只是多事,近日始知懺悔,立意求减,便于撒手时没些沾滞也。”
《漢語大詞典》:絓阂(絓閡)
挂碍;牵掣。《晋书·挚虞传》:“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之所取徵,皆絓阂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从古也。”
分類:挂碍牵掣
《國語辭典》:无缘(無緣)  拼音:wú yuán
1.没有缘分。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2.无由、无从。《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复更立阿佟,以增国费。」《宋书。卷九三。隐逸传。王弘之传》:「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漢語大詞典》:无累(無累)
(1).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2).无所挂碍。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分類:牵累挂碍
《國語辭典》:不著  拼音:bù zháo
1.不适宜。宋。杨万里 和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迎儿,你嫁人不著,是你的事。我今与你一两银子,后番却休要来。」
2.不用、不需。宋。黄庭坚 四休居士诗:「无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
3.不及时。《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走向前,喜满腮。接待不著且休怪,倒玉柱金山纳头拜。」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早知陛下到来,只合远接,接待不著,勿令见罪。」
4.不成功。《水浒传》第六一回:「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著,冻倒在卢员外门前。」《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刚睡下来,冷得异样,越冷越打战,就睡不著了。」
《漢語大詞典》:疑碍(疑礙)
(1).迟疑挂碍。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2).猜疑隔阂。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遇人无疎密,一与之倾盖无疑碍。”
(3).指困顿的环境。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羣材,使栋梁榱桷咸适其用……如故 韦简州 勋 及 稹 等拔於疑碍,置之朝行者又十数。”
《國語辭典》:一丝不挂(一絲不掛)  拼音:yī sī bù guà
1.赤身裸露。宋。杨万里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四首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亦泛指无所牵累,不为尘俗所牵累。宋。苏轼 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也作「寸丝不挂」、「寸丝不挂」。
2.钓杆上一条钓丝都不挂。宋。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國語辭典》:独往独来(獨往獨來)  拼音:dú wǎng dú lái
1.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2.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
《國語辭典》:寸丝不挂(寸絲不挂)  拼音:cùn sī bù guà
1.赤身裸体。也作「寸丝不挂」、「一丝不挂」。
2.比喻无所牵累挂碍。《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生云:『寸丝不挂』。」也作「寸丝不挂」、「一丝不挂」。
挂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障于前后左右上下而进退无途也。挂为四面之障碍。般若心经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