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拼 → 𢬵拼拚”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拼缀(拼綴) 拼音:pīn zhuì
拼凑组合。如:「小玲用好几块花布拼缀成一片自制的窗帘。」
《漢語大詞典》:拚缀(拚綴)
拼合。 叶圣陶 《隔膜》:“那句话我虽然还没想出,但必然是字典上所有的几个字,喉咙里能发的几个音拼缀而成的。”
《國語辭典》:三合 拼音:sān hé
1.阴气、阳气、天气三气相合。《谷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2.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称为「三合」。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四。用事切当》:「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
3.三次会合。《左传。昭公元年》:「再合诸侯,三合大夫。」
4.三度交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北史。卷八九。艺术传上。王春传》:「觊颾之战,四面受敌,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
《國語辭典》:水田衣 拼音:shuǐ tián yī
袈裟的别名。参见「袈裟」条。
《漢語大詞典》:二合
(1).指阴阳。 晋
陆机 :“体和二合,以察三精。”
(2).谓二音拼合。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 西域 二合之音,切字之原也。” 清
龚自珍 《正偈颂》:“译师无知,用一律书,间用二合矣。”
《漢語大詞典》:斗笋(鬥筍)
亦作“鬭笋”。
(1).谓连接和拼合榫头。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报恩塔》:“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甎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鬚眉不爽忽,鬭笋合缝,信属鬼工。”
(2).比喻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余在其家,看
《十错认》、
《摩尼珠》、
《燕子笺》三剧,其串架鬭笋,插科打諢,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知其意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
《三侠五义》第九四回:“书中有缓急,有先后。敍事难,鬭笋尤难。必须将通身清理,那里接着这里,是丝毫错不得的。”
亦作“鬭笋”。 见“ 斗笋 ”。
《漢語大詞典》:斗凑(鬥湊)
亦作“鬭凑”。
(1).凑合。
《朱子语类》卷六四:“此只将别人语言鬭凑成篇,本末次第终始总合,如此縝密。”
《朱子语类》卷六八:“许多嘉美一时鬭凑到此,故谓之会。”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於不得不用而后用之,则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鬭凑之迹。”
(2).连接,拼合。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四:“大石如房小如卵,鬭凑整截成崆峒。”
《国语辞典》:拼合版画(拼合版画) 拼音:pīn hé bǎn huà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版画类型,拼合印制成更有变化、发挥更好的视觉效果的版画作品。
《国语辞典》:集锦照相(集锦照相) 拼音:jí jǐn zhào xiàng
在暗房中,将多张底片拼合成画,然后加以叠放冲印的技法。瑞典人瑞速德(Rejlander)于西元1857年首创此法,将三十张底片集成一张,名为「人生的两条路」。
《国语辞典》:三拼音 拼音:sān pīn yīn
国音中声符与结合韵符拼合而得的字音。如ㄉㄨㄛ、ㄅㄧㄝ等。
《漢語大詞典》:斗阚(鬥闞)
亦作“鬭闞”。 拼合镶嵌。